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鐵路口岸映射年貨經濟新氣象

何 亮
2025年01月27日08:39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鐵路口岸映射年貨經濟新氣象

春節臨近,消費者對年貨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在我國,一列列滿載外國商品的年貨專列從全國多個鐵路口岸來往通達,為廣大消費者帶來豐富多彩的新選擇。

邊境口岸,是經貿往來的“節點”,也是貨物流通的“紐帶”。在我國北部,中俄鐵路交會點滿洲裡站,中歐班列運力十足﹔在我國南端,中老鐵路交會點磨憨站,特色專列推動國貨海外出口。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經滿洲裡鐵路口岸通行的中歐班列近3萬列,約佔全國開行總量的三成﹔經磨憨鐵路口岸進出口貨物已達1060萬噸,跨境貨物運輸已覆蓋國內31個省(區、市)和老撾、泰國、越南、新加坡等19個國家與地區……一南一北,兩座鐵路口岸正在加速崛起,映射我國經濟發展新氣象。

黃金口岸裝上“數智芯”

走進磨憨鐵路口岸貨場,智能化氣息扑面而來。

L4級自動駕駛導引車,根據操作人員下達的指令,在監管區內進行集裝箱無人化自動駁運﹔小型無人機在場站上空進行高、低空飛行巡檢,自動判別鐵路車輛、集裝箱裝載異常狀態﹔帶脫軌器的自動防護信號牌與車站行車室形成聯控,保障取送車作業安全……

“這是鐵路、海關等部門緊密協作,持續推進中老鐵路智慧化建設的一個縮影。”磨憨站站長周明波告訴記者,得益於磨憨鐵路智慧口岸的建成投用,貨運車輛驗放時間縮減50%,鐵路口岸通關時間由運營初期的40小時壓縮至5小時。

在天寒地凍的滿洲裡鐵路口岸集裝箱場,無人化、少人化作業正在成為現實。

6台自動駕駛的龍門吊,在室內操縱人員的指令下,對回程中歐班列進行集裝箱換裝作業﹔正在磨合調試的集裝箱智能化信息系統,用自動化遠控無人作業替代人工,實現自動搬運裝卸、自動化調度、智能預判堆存,全面提高中歐班列作業安全性。

滿洲裡鐵路口岸站貨運車間主任康金龍告訴記者,2024年12月,智能化集裝箱設備改造工程的硬件施工已經全部完成,軟件正在調試磨合中。“待信息系統正常投用后,集裝箱場區作業效率和質量將迎來新的提升。”

聯運業務按下“快捷鍵”

隨著“黃金大通道”綜合效益的持續顯現,越來越多的水果、糧食等農產品,通過中老鐵路實現“雙向奔赴”。

果蔬冷鏈跨境運輸過程中,查驗要求高、標准嚴、申報手續流程紛繁復雜,鮮果進口備受困擾。如何提升鐵路口岸功能和通關能力?科技手段來破題:依托鐵路95306數字口岸系統,實現鐵路口岸與海關系統、單一窗口信息數據傳輸﹔聯合創新“鐵路快通”與“瀾湄快線”疊加模式,為冷鏈鮮活貨物開辟綠色通道,實現貨物列車“即到即查,即驗即放”……如今,鐵路、海關等部門間信息無縫對接與自動審核,全程數據“跑腿”,極大提高了通關效率,16噸進口榴蓮在磨憨鐵路口岸的通關過程僅需5分鐘。

盡管已是臘月下旬,但在探訪磨憨鐵路口岸的過程中,空氣中彌漫的果香沁人心脾。今年春節,消費者對榴蓮、山竹等熱帶鮮果的追捧熱度絲毫不減。

視線轉向滿洲裡鐵路口岸,零下40℃的室外換裝場區也一派繁忙景象。

大批板材、煤炭、鐵精礦、化肥、石油液化氣等能源物資,通過滿洲裡鐵路口岸換裝后,發往全國各地﹔國內的液晶顯示器、手機零部件等高附加值產品在此搭上中歐班列,源源不斷駛出國門。

現在,通過海關、鐵路、企業三方數據的互聯互通,鐵路物流全程實現“無紙化”監管、數字化通關,轉關申報環節有效壓減,貨物通關效率極大提高。一列編組55節車廂的中歐班列,在滿洲裡鐵路口岸通關隻需要10分鐘。

滿洲裡鐵路口岸的“鐵路快通”監管模式和“即卸即裝”運輸模式,確保了進出口貨物在口岸站“零等待”,有效助力了經濟貿易高效順暢。

(責編:楊曦、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