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輪渡“到崗”讓新能源車過海更便捷
新華社海口2月2日電(記者 劉鄧)大年初四,海南迎來春運車輛出島高峰。平均寬度29.5公裡的瓊州海峽,承擔了約90%以上生活物資和全部車輛進出海南島的運輸任務。
針對往年旅客反映的新能源車過海痛點難點,今年相關港航企業新增兩艘新能源汽車運輸專用船“綠源一號”“綠源二號”投入運營。瓊州海峽兩岸的港口也相應增加了新能源車專用船的運輸泊位,其中秀英港增加了3組泊位、海安新港增加2組泊位,運輸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這條專用運輸船船長126米、船寬28米,最多能夠裝載186輛新能源小汽車。與其他船不同之處在於,這條船有四個高壓消防水炮,前后各兩個,每個水炮射程70米,如果新能源車輛發生險情,它能夠全面覆蓋裝載區域。” “綠源一號”船長徐訓偉說。
記者在海口市秀英港看到,一排排新能源車輛整整齊齊地擺放在“綠源一號”船甲板上。新能源車主駕車進入港區后,工作人員會幫助他們將車輛停泊到專用船的泊位上,停好車后再交還車鑰匙。
“之所以提供代泊服務,是因為我們的代泊人員對船上泊位分布比較清楚,他們開車上船可以直接到達指定位置,效率更高。”海峽股份新海輪渡碼頭管理中心副經理楊鬆川說,“另一個原因是,有些司機對船上的防滑條和口門不太習慣,會出現安全事故,由我們代泊可以確保車輛登船的安全。”
來自廣東的出島旅客馮先生對港口提供的“專業人員代泊”服務非常滿意。“以前我們自己駕車上船,有點手忙腳亂,沒有他們專業。從我把車鑰匙交給他們到停好車交還鑰匙,也就差不多2分鐘。”
從成都自駕來海南旅游的劉先生切身感受到服務提升帶來的變化。“以前我進入海南島的時候沒有‘代客泊車’,有些司機到了船上來回調整車輛會影響其他司機,車輛登船的時間因此拖的很長,導致上船的時間特別晚,但今天代泊后還有差不多1個小時才開船,時間會比較充裕。”
記者採訪了解到,今年瓊州海峽進出島各港口均調增了新能源車輛運輸專班數量,採取秀英港到海安新港、新海港到徐聞港對開模式。進出島每天至少安排20個新能源車運輸專班航次,並根據船票候補登記情況,適時增開航班,新能源車進出島每天最大的運輸能力約3500輛。1月23日至1月27日是車輛進島高峰期,現有的新能源汽車運輸能力經受住了考驗,車輛滯留情況未再發生。
楊鬆川提醒過海的新能源車旅客,配載期間一定要多加照看老人和孩子,避免出現將人落下的情況。因新能源車過海採取人車分離模式,代泊人員將車輛停放好后,司機還需到旁邊裝載燃油車的船舶登船,兩艘船同時發班、同時到港,到港后司機再到新能源車運輸專船來取車,在此過程中要注意照顧好隨行人員。
瓊州海峽運輸季節性特征明顯,春運期間增設專門輪渡從成本和收益來看,對企業來說可能並不是一筆合算的“經濟賬”。然而,相關港航企業積極響應群眾過海需求,不斷優化服務流程,提升運營效率,卻是一本再合算不過的民生“大賬”,也彰顯了春運“以人為本”的時代精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