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堅持以開放促改革 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毛藝融
2025年02月06日08:51 | 來源:証券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堅持以開放促改革 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中國証監會主席吳清近期在《求是》雜志刊發了題為《奮力開創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署名文章。在“把握好開放與安全的關系”方面,吳清提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高水平開放是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對於資本市場開放,吳清在論及下一階段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中提出,堅持以開放促改革,優化境外上市備案制度,穩步拓展資本市場跨境互聯互通,優化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繼續推動資本市場“惠港5條”落實落地,大力支持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積極穩妥拓展與境外市場合作。

制度型開放穩步擴大

近年來,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步伐持續提速,政策創新與制度型開放並舉,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改革漸次落地,國際金融合作網絡不斷拓展。資本市場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與國際市場接軌。

國際機構投資中國優質資產的便利性不斷提升。去年4月份,商務部、中國証監會等10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支持境外機構投資境內科技型企業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依法高效審批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及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資格申請”“支持境外機構通過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方式,投資境內科技型企業”。

外資“長錢”入市門檻也不斷優化。去年11月份,商務部、中國証監會等6部門修訂發布《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主要從五方面降低了投資門檻,旨在進一步拓寬外資投資証券市場渠道,發揮戰略投資渠道引資潛力,鼓勵外資開展長期投資、價值投資。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監管層通過對接國際規則,持續推動國內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預計未來資本市場開放將更注重“可控性”,比如持續優化滬深港通、QFII等渠道。

更多有關制度型開放的積極信號釋放出來。吳清在1月23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大門隻會越開越大”。一是進一步優化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完善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二是豐富跨境投資和風險管理產品供給﹔三是持續強化與國際投資者的溝通聯系,推動解決外資機構的關切、合理訴求等,進一步完善相關機制﹔四是加強資本市場開放條件下的監管能力建設,維護市場穩定運行。

“引進來”“走出去”齊頭並進

近年來,中國資本市場在“引進來”和“走出去”方面齊頭並進,推動了資本市場的高水平雙向開放。

“引進來”蹄疾步穩。滬深港通機制不斷完善,交易額度擴大、交易日歷優化,吸引了大量國際投資者參與。

外資機構紛紛在華布局。數據顯示,已經有26家外資控股或者是外商獨資的証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貨公司等機構相繼獲批成立。

外資機構也積極參與A股市場交易。截至去年底,有866家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獲得了投資資格,外資通過QFII、滬深股通這兩個渠道共持有A股大約3萬億元人民幣。

在“引進來”的同時,中國優質企業和金融機構“走出去”步伐也在加快。

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以下簡稱“QDII”)制度為境內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提供了全球資產配置的有效渠道。國家外匯局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月末,QDII累計批准投資額度達1677.89億美元。

受益於政策方向的明確、制度體系的不斷完善,企業境外上市的透明度和可預期性不斷增強,境內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証監會官網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末,已有195家企業獲得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其中,不乏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新經濟領域企業的身影。企業境外上市不僅拓寬了融資渠道,還提升了企業的國際知名度和競爭力。

此外,隨著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增加,公募基金也在積極探索“走出去”道路,通過“基金互認”“ETF互挂”“跨境理財通”等跨境互聯互通業務試點,提升國際業務發展水平。

支持外資主體參與A股市場

隨著投資展業便利度提升以及支持性政策不斷加力,外資機構對中國資產的樂觀情緒正在上升。高盛、瑞銀等外資機構發布的2025年投資策略展望表達了增持中國資產的觀點。

從政策面來看,監管層也將持續支持外資主體參與A股市場。“証監會始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改革方向,堅持改革和開放相統一,為國際投資者打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支持各類外資主體參與A股市場,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大門隻會越開越大。”吳清在1月23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也是中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內在動力。談及如何進一步增加A股市場的競爭力,中航証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雲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可以擴展A股與國際主要資本市場的跨境互聯互通,允許更多的外資進入中國市場,同時也為中國資本走出去提供更多便利。

田利輝建議,繼續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完善市場基礎制度,提升市場效率和透明度﹔同時,加強與國際金融監管機構的合作,推動形成更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國際金融規則體系﹔另外,推動金融機構和資本市場的國際化發展,提升金融服務的全球競爭力。

“在與國際市場深入接軌、積極擁抱外資的同時,也要保証自身的穩定發展。”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表示,需要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協同發力,設置合理的、可接受的資本項目管理等風險管控政策。

(責編:羅知之、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