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非法薦股 謹防“餡餅”變“陷阱”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近日,中國証監會主席吳清在《求是》雜志刊發了題為《奮力開創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署名文章。在“下一階段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部分,文章提出,整治非法薦股等亂象,堅決打擊誤導投資者、侵害投資者財產安全的違規行為。
非法薦股是指無資格機構和個人向投資者或客戶提供証券投資分析、預測或建議等直接或間接有償咨詢服務的活動,形式包括網絡直播薦股、社交平台薦股、軟件薦股、培訓薦股等。
從事非法薦股的人往往以“大師”“股神”等自居,但通常缺乏從業資質,他們以“分享炒股技巧”“大佬看盤”“高手指導”為噱頭,通過展示虛假盈利截圖、聲稱擁有“內部渠道”等形式從事非法薦股活動並騙取高額費用,嚴重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不少投資者看中的是“大師”過往的“輝煌”業績,希望跟著“大師”一夜暴富。殊不知,這些“輝煌”業績都是包裝出來的。投資者輕信“大師”,結果往往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對於非法薦股,証券監管部門的態度一直是“零容忍”,通過開展專項整治行動、與公安機關聯合辦案等方式,加大全鏈條打擊力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從投資者的角度看,投資者一定要擦亮眼睛,避免落入不法分子精心編織的陷阱。一方面,要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增強風險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對“內幕消息”“穩賺不賠”“一夜暴富”等各種夸張的宣傳保持警惕,時刻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另一方面,要謹慎甄別薦股行為,認真核實相關機構和人員的資質,確保選擇合法、正規的投資咨詢渠道。如果遇到聲稱付費就能推薦“牛股”的情況,一定要果斷拒絕,並向相關部門舉報。
當然,市場各方也需發揮合力,鏟除非法薦股的滋生土壤。券商等金融機構要多渠道、立體式開展投資者教育活動,做好風險提示,切實擔起投資者保護的責任﹔媒體要發揮好引導作用,提升內容的專業性和可讀性,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訴投資者如何判斷非法薦股﹔相關平台要加大治理力度,通過禁言、關閉賬號等方式,切斷各類非法証券活動的傳播渠道。
投資沒有任何捷徑可走,投資者一定要保持理性,謹防“餡餅”變成“陷阱”。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NMediaFile/2022/0801/MAIN202208010936066173860781061.jpg)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