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漠河大力發展寒地測試產業
別看天氣冷 生意熱騰騰(探訪)
核心閱讀
汽車性能測試、光伏發電測試、空調熱泵測試……最低氣溫零下53攝氏度,冰封期將近半年,黑龍江省漠河市充分發揮極寒環境這一特色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寒地測試產業,把“冷資源”轉化為“熱產業”,延展冰雪經濟新空間、釋放發展新動能。
大興安嶺北麓,黑龍江南岸。位於我國最北端的黑龍江省漠河市,最低氣溫達到零下53攝氏度,冰封期將近半年。得天獨厚的極寒環境,為發展寒地測試產業提供了超長的驗証時間和絕佳的測試環境。
據了解,目前漠河市已有6家寒地測試企業,年測試車輛超過1200台,測試新材料、電子元器件、車衣車膜等品類數量達2.3萬件。近日,記者踏上這片銀裝素裹的北疆凍土,探訪當地將“冷資源”轉化為“熱產業”的創新實踐。
測新能源車——
“沿著大街溜達一圈,啥品牌都能看到”
加速、轉彎、漂移……在黑龍江紅河谷汽車測試有限公司的北極村基地裡,一輛新能源車正在冰雪圓環跑道上疾馳,車尾揚起陣陣雪霧。
不遠處,一家車企的測試工程師曹書文正在和試駕員共同排查問題。初冬,他便跟隨團隊來到這裡,要測試13種車型、140輛車在極寒環境下的各種性能。
“極寒測試是新車上市前的重要測試事項。”曹書文說,近些年新能源車發展迅速,每款新車的電池續航、充電速度、電機電池電控系統的低溫標定等數據都需要到極寒環境下進行實地測試。
漠河市每年可供開展寒區試車的時間長達5個多月,受到車企青睞。“我們能夠彌補其他地區寒地測試周期短、時間集中的短板,還能滿足各種寒地測試項目的需要。”黑龍江紅河谷汽車測試有限公司客戶經理馬向東說,基地有40多條專業測試性能的道路,去年10月初就有車企來進行路試和耐久測試。目前,已迎來近300台測試車輛和400多位試車人員。
“這裡不僅具有條件優越的試驗道路和配套設施,還非常重視車企的需求。每年建設、更新、維護跑道時,都會提前收集各家車企的個性化需求和意見。”來自武漢的曹書文,從2022年就開始到漠河進行寒地測試,對這裡提供的各項服務很滿意。
目前進行寒地測試的車輛中90%以上是新能源車,非常依賴充足、高速的充電樁。現在基地已經能夠同時給48台車充電。“我們去年還新增了一台960千瓦的超充充電樁,平常需要1個多小時才能充滿電的車,現在隻需要10多分鐘。”馬向東說。
“測試車輛的上路、充電、加氫等事項需要安全備案,我們會幫助車企與應急、公安等部門對接。”馬向東介紹,基地還為車企推薦本地試車司機,本地司機具備豐富的冰面駕駛經驗,能夠提出更適應冰雪路面駕駛的改進建議。
一業興帶動百業旺。上個冰雪季,漠河的寒地試車產業吸引了來自39家車企的1500多位試驗人員,帶動石油、餐飲、住宿、交通、購物等間接收入超3600萬元。
“沿著大街溜達一圈,啥品牌都能看到!”北極村景區內,老李的東北菜館裡坐滿了操著各地口音的車企工程師,他笑著說,“別看漠河冬天冷,咱的生意可是熱騰騰的。”
測光伏產品——
“服務高緯度極寒地區市場,產品實証測試必不可少”
在光伏發電組件漫長的使用周期裡,可能承受低溫、晝夜溫差、雪荷載、狂風等多方面的考驗。
為研究測試極寒環境對光伏發電的影響,中國國檢測試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漠河建設了極寒測試園。“我們利用這裡得天獨厚的極寒條件,積累測試數據,以更加科學、客觀的方式驗証、評價光伏產品在極寒環境下的性能。”國檢集團漠河分公司行政主管唐寧說。
國檢集團建設的極寒測試園,是國內首家光伏領域極寒氣候下兼具辦公、檢測、科研、倉儲等功能的綜合性戶外實証測試園。2023年12月,光伏支架和組件、逆變器、氣象數據採集系統等產品已完成安裝,晒場也已滿載運行。截至2024年12月,極寒測試園的入駐企業超過60家,檢測樣品型號達80多種。
唐寧介紹,發電量數據和每塊光伏組件的電壓、電流、功率等基礎數據,都可以用軟件實現遠程監控。與此同時,氣象站也在不斷地採集記錄著實時的溫度、濕度、風速、風向、降水量、降雪量、輻照度等參數。
“與環境箱模擬低溫環境相比,實際環境裡還有雪荷載、狂風以及晝夜溫差等情況,能夠更加真實地暴露組件運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衰減、老化以及各種電氣部件故障等問題。”一家光伏組件企業在建園之初就攜帶產品入駐,並開啟了為期一年的極寒氣候戶外實証。“我們准備開拓挪威、冰島等市場,服務高緯度極寒地區市場,產品實証測試必不可少,漠河的氣候條件提供了寶貴的低成本測試條件。”該企業負責人說。
2024年9月,極寒測試園二期開工建設。“未來,我們要發展建筑材料、新型材料、太陽能光伏產品、戶外儲能系統、空調熱泵、高端裝備、汽車及零部件等多種類產品的寒地測試業務,打造一個綜合性現代化國家實証測試產業基地。”唐寧說。
測空調熱泵——
“低溫環境下的制熱能力,對空調綜合性能是很大考驗”
漠河的雪天清晨,太陽剛露出一絲光亮,李小輝就已經在去往測試場地的路上了。
“項目組擔心大雪對室外機造成影響,讓我去現場調試一下。”作為哈爾濱工業大學“空調熱泵的寒地性能測試”項目組在漠河的現場維護人,遇到極端情況,李小輝就要立即去現場觀察調試。
清理完積雪后,李小輝接到了項目組的電話。“目前數據一切正常!”電話那頭的研二學生蔣良志正在1000公裡外,通過全自動遠程數據採集系統,觀察著測試場地裡四五十個傳感器收集的現場溫度、濕度、壓縮機轉速等數據。
“東北採暖以燒煤為主,每到冬天空氣質量容易受影響,我們正在研究如何用空調熱泵進行更節能環保的取暖。”來自黑龍江的蔣良志從小就對採暖的重要性有著切身感受。但現在空調取暖的耗電量較高,有些空調還會因冬季低溫無法運行。
在空調行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制冷是本分,制熱是本事”。
“低溫環境下的制熱能力,對空調綜合性能是很大考驗。”蔣良志介紹,他所在的項目組就是要在漠河的極寒環境下,考察空調零部件的耐寒性、整機的持久運行能力和能耗情況,再用以支持后續的改進和開發。“漠河極端天氣多、低溫周期長,適宜開展長時間、大范圍的測試,同時當地便利的交通條件、寒地測試產業的規模效應和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也在吸引著我們。”項目負責人、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吳健說。
目前測試的兩款空調產品來自一家韓國企業,項目團隊也是這家企業在全球測試極寒環境的第三家實驗中心。“測試可以幫助企業改進產品,也為項目組開展熱控測試積累案例。”吳健說。
“現在空調熱泵的寒地測試還沒有行業內的官方標准,我們要與國內做熱泵研究比較成熟的高校一起推動國內標准和國際標准的設立。”關於未來目標,吳健說,還要把凍雨、暴雪等異常工況的因素加入測試,再去研究如何去對抗這些因素,助力我國清潔取暖事業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07日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