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用“溫暖底氣”書寫“保供答卷”

孫 越
2025年02月07日09:09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用“溫暖底氣”書寫“保供答卷”

冬日的濮陽,寒風凜冽。科技日報記者走進坐落在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瓦屋頭鄉的中原油田衛11儲氣庫(以下簡稱“衛11儲氣庫”)時,看到的卻是一派熱鬧景象。

儲氣庫被稱作地下“天然氣銀行”,是集季節調峰、事故應急供氣、國家能源戰略儲備等功能於一體的能源基礎性設施。春節期間,正值冬季保供的關鍵時期,衛11儲氣庫的運維人員仍然堅守在崗位上,為千家萬戶的溫暖過冬護航。

疏通儲氣庫“經絡” 做好儲氣庫“醫生”

1月19日一早,中原油田天然氣產銷廠計量化驗中心員工薛兆普和張燦就來到了衛11儲氣庫,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我們主要負責儲氣庫自控系統的維護和保養。”薛兆普告訴記者,現在儲氣庫的自動化程度高,員工通過生產指揮平台便可完成發送指令等工作。

“自控系統是儲氣庫的‘神經’。我們每天的工作就是維護好‘神經系統’的正常運轉。”薛兆普說。

巡檢開始沒一會兒,薛兆普就發現再生撬貧液出口壓變現場報出了故障碼。“壓力表顯示17.5兆帕,而現場實際壓力僅為7.5兆帕。如不能及時排除故障,可能出現停機事故,千家萬戶的用氣也會受到影響。”薛兆普說。

應急預案啟動!薛兆普、張燦迅速行動。他們一邊聯系甲方匯報情況,一邊進行故障排除工作。衛11儲氣庫服務著1000萬戶家庭,故障排除刻不容緩。隨著時鐘的滴答聲響起,張燦額頭滲出了細細的汗珠。

從給儲氣庫“把脈”到“疏通經絡”,過硬的技術必不可少。經過仔細檢查,他們終於發現故障來源——再生撬閥組內有污物及氣泡需要進行清理。精准排污、斷電重啟……在兩人的密切配合下,“手術時間”僅用了10分鐘,現場數據就恢復正常,故障成功排除。

“這樣的突發故障,我們前期已進行過多次演練。”薛兆普對自己的技術充滿自信。

精准檢測氣體 保障居民用氣安全

“氣體成分較之前有變化。”1月20日,衛11儲氣庫天然氣分析崗工作人員王蓉在衛11儲氣庫外輸管線旁,對新開採的天然氣進行取樣。

新一輪的寒潮即將到來。消息發出后,衛11儲氣庫接到生產指令:新開1口注採井採氣。“新開一口井可能會導致儲氣庫外輸的天然氣組分發生變化,會影響天然氣的質量和貿易交接的計量准確性。”王蓉介紹,他們會不定期對儲氣庫採出的天然氣進行取樣檢測,在確保天然氣質量的同時,也保障了居民的用氣安全。

“儲氣庫就像是一個地下的‘大缸’。地下的天然氣是以氣態形式存在的,但就像我們平常家裡水缸的底部可能會有一些雜質一樣,在‘大缸’的底部一般都會有冗余氣。”王蓉介紹,對天然氣取樣檢測,就是為了防止抽取天然氣時,抽取到了底部的冗余氣體。當日,用便攜式色譜分析儀檢測氣體成分后,王蓉發現成分較之前有一定變化。隨即,她與同事一起用採樣鋼瓶現場取了氣樣。

“取樣后我們會立刻返回實驗室,用離線色譜儀進行更准確的組分分析,最終將准確的組分分析報告反饋給儲氣庫相關人員。”王蓉介紹,甲方會根據結果進行相應的處理,進而保証從儲氣庫採出的每一立方米天然氣都合格且計量准確。

不僅是在衛11儲氣庫,文13西、文24、白9等中原油田所管轄的儲氣庫也都會不定期對儲氣庫採出的天然氣進行取樣檢測,以保証合格的天然氣源源不斷流入千家萬戶。

俯瞰中原大地,由星羅棋布的儲氣庫組成的中原油田儲氣庫群正在安穩運行。這些儲氣庫正與鄂安滄線濮陽支干線、榆濟線、中開線、西氣東輸二線平泰支干線等多條國家、省骨干天然氣管道縱橫交錯、互聯互通,共同為黃河流域季節調峰、冬季保供提供著不竭動力。

(責編:羅知之、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