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春第一會”都關注什麼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新春伊始,萬象更新。2月5日,春節后的首個工作日,多省份召開2025年“新春第一會”。各地結合自身發展實際,明確全年發展目標和工作重點,為新一年高質量發展謀篇布局。今年,創新發展、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等,成為各地“新春第一會”的關鍵詞。
錨定科技先行
記者 梁 睿
安徽在“新春第一會”上提出,要錨定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改革開放新高地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以下簡稱“三地一區”)的戰略定位,堅持科技打頭陣、下好創新先手棋,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安徽篇章。
會上,安徽省委主要負責同志指出,新時代新征程上,安徽加快打造“三地一區”最大的變量就是創新,最關鍵的著力點就是新質生產力,必須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搶佔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要強化高質量科技供給,在搶佔科技制高點上奮勇爭先,在有效化解“卡脖子”難題上擔當作為,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上闖出新路,不斷提升科技創新策源能力。要推動高效能產業創新,扎實推進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未來產業培育壯大工程,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著力構建體現安徽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培育高質量經營主體,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實施制造業優質企業成長計劃,加強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要營造高水平創新生態,夯實人才智力支撐,用好金融源頭活水,暢通體制機制堵點,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數據顯示,安徽2024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50625億元,同比增長5.8%,經濟運行逐季向好、結構向新向優,主要指標增速快於全國、領先中部地區和長三角地區。
合肥市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數據顯示,合肥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比重達到56%,居全國前列。2024年GDP增長6.1%。大科學裝置集聚度全國領先,全國重點實驗室數量翻番,新型研發機構轉化設立企業數量年均增長1倍以上。
合肥市市長羅雲峰在會上表示,下一步,合肥將認真落實本次會議精神,強化省會擔當,勇於創先爭優,努力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上走在前列,在全省高質量發展中勇挑大梁。
加快建成支點
記者 董慶森 柳 潔
2月5日,湖北省舉行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推進大會,強化支點意識、凝聚發展共識,對“什麼是支點、怎樣建支點”進行了更深入的部署。
據悉,湖北以2030年和2035年為時間節點,作出了支點建設分“兩步走”的安排,提出“一年開新局、五年大變化、十年結碩果”,將重點實施能級跨越、科創引領、產業倍增、樞紐提能、美麗湖北、文化創新和區域聯動“七大戰略”。
湖北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吳祖雲表示,今年將為湖北高質量發展做好要素服務,計劃保障用地45萬畝,讓好項目大項目“應保盡保,快速落地”。同時,嚴守“三區三線”,確保不突破6925萬畝耕地、5950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和3.73萬平方公裡的生態保護紅線。推動找礦開發實現新突破,讓地下寶藏早日綠色亮相。推動基於通導遙一體的“東方慧眼”空天項目,搶佔數字經濟、綠色轉型和時空信息示范應用高地。
湖北是科教和人力資源大省。湖北省人社廳黨組書記、廳長李述永說,人社廳將面向全省1000多萬外出務工經商人員推進以鄉情為紐帶的返鄉創業,以回鄉促創業、以創業帶就業、以就業促增收﹔實施博士后人才倍增計劃,支持高校院所和企業引進高層次緊缺人才﹔培訓圍著產業轉,聚焦重點產業實施差異化培訓補貼政策,構建“產訓評用”一體的企業技能生態鏈﹔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穩定就業,實施社保高質量擴面提質行動。
湖北省商務廳黨組書記、廳長龍小紅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抬升發展標杆,奮力實現消費、外貿、外資等各項指標跨越進位。商務廳要打好消費提振、外貿穩量提質、穩外資及招商引資、開放樞紐功能提升四大攻堅戰,深化內外貿一體化改革,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實施湖北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打造新時代“九州通衢”“九州通商”“九州通融”。
改革破解問題
記者 王金虎
山東的“新春第一會”把主題聚焦在“抓改革創新促高質量發展”,動員全省上下堅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擔當。會議強調,深化改革創新是做好山東各項工作的“關鍵一招”。要通過標志性改革創新舉措,塑造山東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
作為國資國企大省,山東省屬國資國企的體量規模和發展質效連續創歷史新高,穩居全國前列。然而,改革不深入、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山東省國資委主任滿慎剛表示,新的一年山東將錨定“走在前、挑大梁”目標,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完善治理體系、降本提質增效、優化布局結構等方面深化改革創新,不斷增強省屬企業的核心功能和核心競爭力。
在高速公路運營管理方面,山東高速集團實現了高速公路異常事件應急響應時間和事故處置時長的顯著縮短。目前,該集團運營管理的高速公路裡程達9070公裡,居全國同行業首位。山東高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其峰表示,將不斷增強高速公路運營這一核心功能,持續提升“管、養、運、服”核心競爭力,擦亮“山高·行”服務品牌。
在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領域,山東也邁出了重要一步。2024年,山東允許民營資本進入核電領域,讓民營企業信心倍增。山東魏橋創業集團董事長張波表示,此舉體現了對民營企業的重視、信任與支持,將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提升民營企業的競爭力和市場地位。
在營商環境改革方面,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已推動由解決“一個問題”向解決“一類問題”轉變。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審批服務部部長孫學江介紹,自“高效辦成一件事”服務升級提質以來,累計為企業提供集成辦服務950余次,解決問題1000余個。
山東省民政廳廳長庄嚴表示,今年將堅持問題導向抓改革,重點解決養老服務領域資金、人才、融合和數據等難題。
提升企業感受
記者 李治國 唐一路
上海“新春第一會”發布《上海市聚焦提升企業感受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即上海優化營商環境8.0版行動方案,旨在全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方案涉及五方面共58項舉措,其中6條直接針對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嚴格規范涉企案件辦理等企業關切的問題。上海市發展改革委營商環境建設處副處長孔媛表示,《行動方案》首次將“提升企業感受”寫入標題,充分體現了上海對企業需求的關注和重視。
在優化營商環境過程中,上海各區迅速響應,紛紛出實招、亮新招。黃浦區推出“無感監管”試點樓宇項目,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監管與服務的精准度和實時性,真正做到“無事不擾、有事必應”。
普陀區啟動服務企業PLUS行動計劃,推動惠企政策和為企服務“免申即享、直達快享”。上海市普陀區委書記胡廣杰表示,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通過強化“組織鏈”,促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服務鏈深度融合。
上海不僅要做“金牌店小二”,還要成為企業“最佳合伙人”。浦東新區2025年抓投資優環境促發展大會上,卡爾蔡司中國區首席運營官謝磊表示,蔡司中國將在上海自貿試驗區購地自建中國區總部綜合園區,總投資額超6億元。
吉利德公司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金方千也對浦東新區的營商環境表示高度認可,並堅定了公司繼續擴大投入的信心。
此外,8.0版行動方案還首次將“夯實營商基層基礎”作為單獨任務板塊列出,支持各區結合自身產業特色、企業需求,創建“一區一品”“一街一品”“一鎮一品”。寶山區成立區級招商服務一體化中心,探索實體化運作。“將服務觸角延伸至基層,盡早發現更多個案,歸結出更多共性問題,推動工作流程、體制機制優化完善。”上海市寶山區科創委(投促辦)副主任陳懌捷說。
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陳彥峰表示,希望通過努力,讓在上海這座城市工作、生活的人有預期、可信賴、受尊重,同時也期待在上海,企業因城市而驕傲,城市因企業而榮光。
強化法治保障
記者 孫潛彤
2月5日,遼寧優化營商環境暨三年行動決勝之年動員大會在沈陽舉行,優化營商環境已連續兩年成為遼寧“新春第一會”的主題。
盡管遼寧在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政府職能部門與企業家面對面征求意見時,仍發現一些亟待解決的深層次問題。遼寧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在與企業家座談時強調,改善營商環境需要持續“破冰”除障,強化法治保障,並持之以恆地推進。
遼寧“新春第一會”作出了一系列部署: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強化法治建設和優化公共服務﹔推出一批具有遼寧特色的改革舉措和經驗成果,以改革“硬舉措”優化“軟環境”、激發新活力﹔深化“三企聯動”“三資齊抓”,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支持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提升能級。繼去年開展“我陪群眾走流程”“政務服務體驗員”活動后,今年遼寧各級領導干部和體驗員將繼續深入一線,以普通群眾身份體驗辦事流程,推動問題發現和解決。
會上,遼寧省委書記、遼寧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郝鵬強調,對破壞營商環境的行為,發現一起、處理一起,絕不手軟、絕不姑息!讓各類經營主體在遼寧擁有“如魚得水”的獲得感、“如沐春風”的禮遇感、“如鳥歸巢”的歸屬感。
這一表態引發了與會企業家的強烈共鳴。遼寧奧克集團董事局主席朱建民表示,他感受到了遼寧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和魄力。這就是民營企業在遼寧發展的最大機遇、最大底氣。
遼寧省數據局(省營商局)局長艾紅鍔表示,今年遼寧將以降低經營主體成本、提升效率為目標,持續深化“綜合窗口”等領域改革,開展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等專項行動,著力解決企業群眾反映集中的瓶頸問題,不斷提升企業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同時,進一步提升數據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質效。
作為遼寧優化營商環境的標杆城市,沈陽市和大連市已出台營商環境質量提升行動計劃。著力解難點、破堵點,進一步降低經營主體綜合成本,以政務誠信帶動商務誠信。
壯大人才隊伍
記者 王 偉 潘世鵬
2月5日,海南省在海口市召開“新春第一會”——海南省人才大會,旨在匯聚四方英才,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會上,海南省發布了《海南自由貿易港人才薈萃之島建設方案》等重要文件。方案聚焦“4+3+3”海南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和“五向圖強”戰略,旨在充分發揮海南的資源稟賦優勢和開放政策制度優勢,強化吸引集聚人才的平台載體建設,全方位引進、培養、用好人才,進一步壯大人才隊伍、優化人才結構,推動海南建成人才薈萃之島。
海南省委書記馮飛在會上強調,人才是影響自由貿易港建設和海南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當前,海南正舉全省之力決戰封關運作“一號工程”,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望人才,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有條件為人才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全省各級各部門要精准把握人才工作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性地位,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堅持人才“引育用”並重,推動全省人才工作取得更大突破。
據悉,海南省將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加快培養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構建更加開放的引才機制,優化升級引才政策,創建更多國際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加快匯聚全球智慧資源和人才資源。用好用活各類人才,系統謀劃人才隊伍及高能級創新創業平台建設,引導各類人才提升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生動局面。同時,深入細致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強化黨管人才責任,營造尊才、愛才、重才的良好人才環境。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NMediaFile/2022/0801/MAIN202208010936066173860781061.jpg)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