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資本市場服務新質生產力更加有力 科技型企業再迎政策紅利

吳曉璐
2025年02月10日08:27 | 來源:証券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資本市場服務新質生產力更加有力 科技型企業再迎政策紅利

2月7日,中國証監會發布《關於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在科技金融方面,《實施意見》圍繞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型企業的各個環節提出具體舉措,涵蓋發行上市、並購重組、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和債券融資等各方面,以增強資本市場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

《實施意見》是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資本市場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據記者了解,《實施意見》一方面將此前行之有效的做法制度化,進一步加大政策執行力度,同時在實踐中進行優化和完善﹔另一方面,根據新的形勢要求,作出一些新的改革措施安排,更加精准高效地支持科技創新。

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資本市場監管與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鄭登津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通過多層次、多方面的政策舉措,可以全面覆蓋科技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和融資需求,有助於為科技企業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通過優化市場機制,可以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精准識別“硬科技”

更好服務“真創新”

圍繞做好科技金融這篇文章,2024年以來,証監會已先后發布實施“科技十六條”“科創板八條”“並購六條”等政策文件,不斷完善支持科技創新的監管體系和市場生態。証監會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上市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佔比均超過九成,全市場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家數佔比超過一半。

在發行上市方面,《實施意見》進一步健全精准識別科技型企業的制度機制,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上市﹔完善科技型企業信息披露規則﹔優化新股發行承銷機制,適時擴大發行承銷制度試點適用范圍。

首先,精准識別科技型企業,有助於更好支持“硬科技”企業。上海申銀萬國証券研究所有限公司政策研究室主任、首席研究員龔芳在接受《証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有利於更好服務“硬科技”和“真創新”企業發展。

鄭登津認為,這一舉措對於那些尚未盈利但擁有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的企業尤為重要,有助於其打破發展初期的資金瓶頸。

據上海証券交易所(以下簡稱“上交所”)數據,截至今年1月底,科創板累計54家未盈利企業上市,其中有19家公司實現“摘U”。

其次,針對性完善科技型企業信息披露規則,有助於提高市場透明度。鄭登津認為,此舉有助於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准確性,投資者可以更好地評估企業的價值和風險,降低信息不對稱,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龔芳表示,完善科技型企業信息披露規則,也有利於解決過往科創企業在有效信息披露與保護商業秘密之間的兩難問題,在提升有效信息披露質量的同時,給予科創企業對自身技術研發等方面商業秘密的保護空間。

最后,適時擴大發行承銷制度試點適用范圍,有助於提高新股定價水平。去年,“科創板八條”對科創板發行承銷制度進行改革。業內人士表示,通過半年多的運行,科創板發行承銷相關政策安排效果較為明顯,后續或將向創業板等板塊推廣。

“動態評估並適時擴大科創板發行承銷制度的適用范圍,可以更廣泛地測試和優化發行承銷機制,確保其適應不同類型和規模的科技企業,同時提高新股定價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鄭登津表示。

提高估值包容性

進一步活躍並購市場

自去年9月份“並購六條”出台后,並購重組市場活躍度明顯提升。據統計,2024年,A股公司共披露重大資產重組140多單,同比增長約三成。

“上市公司通過並購重組轉型升級、產業整合和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的積極性明顯增強,尤其是集成電路等硬科技行業領域並購重組活動顯著增多,收購未盈利科技型資產、‘A並H’等標志性案例順利落地。”証監會新聞發言人周小舟就《實施意見》答記者問時表示。

証監會2025年系統工作會議提出,進一步發揮好資本市場並購重組主渠道作用,盡快完善“並購六條”配套機制。《實施意見》提出,提高科技型企業並購重組估值包容性,支持採用適應新質生產力特征的多元化估值方法。

中國銀河証券策略首席分析師楊超表示,提高科技型企業並購重組估值包容性,有利於更精准地發現科技型企業的價值,引導資本流向具有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企業,優化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

談及如何提高並購重組估值包容性,鄭登津表示,可以引入更多市場化的估值方法,對於科技型企業的專利技術、研發團隊、數據資產等,應探索更科學合理的估值模型,從而更准確地反映其價值。

龔芳表示,“並購六條”極大推進了並購市場化發展,《實施意見》進一步強調多措並舉活躍並購重組市場。未來希望政策在執行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兼顧原則性與靈活性之間的平衡,比如在審核流程上,考慮到現金類交易是A股並購市場最主要的交易類型,建議針對上市公司吸收合並、優質大市值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制定簡易審核程序,進一步簡化現金類交易的交易所問詢,提升市場參與主體開展相關並購的積極性。

股債雙輪驅動

提高服務科技創新覆蓋面

《實施意見》還強調發展多元股權融資和多層次債券市場。股債雙輪驅動,提高服務科技創新覆蓋面、精准度。

証監會2025年系統工作會議提出,抓好“創投十七條”“科創板八條”等落地實施,發展多元化股權融資,培育壯大耐心資本。在此方面,《實施意見》強調暢通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多元化退出渠道,例如,優化私募股權創投基金退出“反向挂鉤”政策。推進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向投資者實物分配股票試點。研究完善私募股權創投基金份額轉讓制度機制。支持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S基金)發展。

楊超表示,初創企業往往具有投資規模大、投資周期長、投資風險高等特點,需要耐心資本的培育與參與。通過暢通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多元化退出渠道,促進“募投管退”良性循環,進一步激活耐心資本,有助於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助力培育新質生產力。

去年以來,S基金快速發展,交易越發活躍。截至目前,証監會先后在七個地方區域性股權市場試點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為S基金參與基金份額轉讓提供了平台。據公開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底,北京和上海累計完成基金份額轉讓和質押293單(筆),實現資金融通規模達689.05億元。

但在實踐中,S交易(即私募股權二級市場交易)仍面臨一些堵點、卡點。對此,鄭登津認為,可以從完善轉讓流程、降低轉讓成本、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等方面入手。例如,完善轉讓平台,規范轉讓程序,減少不必要的審批環節,同時加強對轉讓信息的披露,提高市場透明度。

在債券融資方面,《實施意見》提出,推動科技創新公司債券高質量發展,優化發行注冊流程,鼓勵有關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為科技型企業發債提供增信支持,探索開發更多科創主題債券。

証監會數據顯示,科創債試點以來累計發行1.2萬億元,募集資金主要投向半導體、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制造等前沿領域,審核注冊、融資擔保等制度機制不斷健全。

鄭登津表示,通過優化發行注冊流程和提供增信支持,可以降低科技企業的融資成本,提高其發債的可行性。未來,科創債有望繼續在支持科技創新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科技企業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推動科技創新項目的落地和實施。

(責編:楊曦、楊迪)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微信掃一掃
提供新聞線索微信掃一掃
提供新聞線索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