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關於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之二——
聚焦“五篇大文章” 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深化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近年來,改革成為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熱詞。持續推動新“國九條”和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落地見效,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方向,加快推進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成為過去一段時間的重點。
步入2025年,証監會在日前發布實施的《關於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中,對於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進行了再部署,對完善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作出多方面安排。包括:促進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募投管退”良性循環,推進基金退出“反向挂鉤”政策優化和實物分配股票試點,研究完善基金份額轉讓機制,發展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S基金)﹔深入推進北交所、新三板普惠金融試點,健全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綜合服務﹔推動科技創新公司債券高質量發展,探索知識產權資產証券化業務,發展綠色債券、綠色資產支持証券、鄉村振興債券,等等。
証監會新聞發言人周小舟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實施意見》是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資本市場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實施意見》堅持用改革的思維和方法,聚焦“五篇大文章”重點難點問題,結合落實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等部署要求,研究提出更有針對性、更可操作的政策舉措。
“深化資本市場改革保障措施落地,需要切實開展投資端改革,推動養老金、保險資金擴大投資范圍,完善長周期考核機制,降低公募基金費率,提升中小投資者參與度。”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向記者表示,要更好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優化各板塊定位(如北交所聚焦“專精特新”),發展私募股權二級市場(S基金),暢通科技企業“募投管退”全鏈條。
田利輝認為,2025年資本市場改革重點,一是市場結構優化,解決部分板塊流動性不足、定價功能弱的問題﹔二是強化信息披露和退市制度,打擊財務造假,同時普及金融知識,引導理性投資﹔三是在開放中完善跨境監管協作,防范外部沖擊,同時吸引境外資金參與“五篇大文章”領域的投資。
對於資本市場改革措施的落地,川財証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向記者表示,一是繼續推動中長期資金的入市,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和操作流程,提振市場整體信心﹔二是推動上市公司並購重組,企業並購可以對上下游企業的資源進行整合,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最終能夠形成規模效應,但要嚴把注入資產質量關,防止低效資產注入上市公司﹔三是從上市公司自身出發,強化上市公司監督,提高信息披露效率,同時對於科技創新企業,擬定研發指標,對於成熟類型的企業,制定更詳細的分紅指標。
《實施意見》是推動金融“五篇大文章”在資本市場落實落細的重要制度安排。周小舟說,將健全工作機制,加強與相關部門、地方政府的協同配合,合力推動各項工作落地實施,共同做好政策宣傳和輿論引導,積極回應市場關切﹔壓實行業機構責任,發揮好考核評價“指揮棒”作用,督促証券期貨經營機構端正經營理念,加強組織管理和資源投入,因地制宜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相關閱讀: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NMediaFile/2022/0801/MAIN202208010936066173860781061.jpg)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熱門排行
![微信掃一掃
提供新聞線索](/NMediaFile/2022/0801/MAIN202208010935511458538308755.jpg)
提供新聞線索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