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之一——
资本市场多举措更好服务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证监会日前发布的《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提出8方面共18条政策措施。如何进一步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推动要素资源向重大战略与重点领域集聚、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记者采访专家和业内人士,进行系列解读。
“持续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完善科技型企业信息披露规则”“开发更多科技创新主题公募基金和相关期货期权产品”“引导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在日前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中,加强对科技型企业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成为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内容。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周小舟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实施意见》一是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持续推动“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等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引导科技型企业合理用好境内外上市“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二是优化科技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实施好“并购六条”,支持上市公司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强链补链等实施并购重组;三是引导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拓宽资金来源,促进“募投管退”良性循环;四是加大多层次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优化科创债发行注册流程,支持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而科技型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其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和经济转型升级。”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此向记者表示,通过全链条金融服务,能够为科技型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提供精准的资金支持,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田利辉分析说,全链条金融服务能够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提升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他认为,全链条金融服务不仅关注单个企业的融资需求,还能够通过并购重组、产业整合等方式,促进科技型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和创新生态。
“科技企业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稳定的金融支持能让企业更加便捷地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进而更加专注于技术创新,推动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告诉记者,《实施意见》提出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将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完全以净利润和分红为导向的投资模式,让资本市场将更加重视具备技术壁垒、研发力度强、具有高成长潜力的科技创新企业。
对于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田利辉认为,《实施意见》将进一步丰富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结构,增加市场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这一方面,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参与科技创新的机会,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和风险偏好较高的资金进入市场;另一方面,推动资本市场在制度设计、交易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以更好地适应未盈利科技型企业的特点。”他说,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往往是新兴产业的代表,其上市能够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加速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并有助于培育市场长期投资理念,引导投资者关注企业的长期价值创造,而非短期财务表现,推动资本市场向更加成熟、理性的方向发展。
资本市场的发展,将进一步在分担创新风险、促进创新资本形成等方面发挥出独特优势。另据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周小舟介绍,证监会先后发布实施了“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政策文件,积极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一批处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的“硬科技”企业先后登陆A股市场,其中一些在上市后实现技术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有效促进了资本、产业、技术、人才的深度融合。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NMediaFile/2022/0801/MAIN202208010936066173860781061.jpg)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热门排行
![微信扫一扫
提供新闻线索](/NMediaFile/2022/0801/MAIN202208010935511458538308755.jpg)
提供新闻线索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