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熱消費旺 假日經濟扮靚幸福中國年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過年嘍——”隨著一聲吆喝,雄獅翻騰,長龍飛舞,鑼鼓喧天。夜為幕、千燈亮,春節期間,山西太原“鐘樓街1990”以盛大的舞龍舞獅巡游歡慶新春佳節。
“老太原柳巷、長風劇場、五拐巷,這完完全全是我小時候,也就是九零年代生活的場景。‘鐘樓街1990’裡頭,家家樓面貼白瓷磚、挂白底大紅字,上世紀90年代太原市的經典生活場景被濃縮在這片空間內,滿滿都是‘老太原’的煙火氣。”在太原長大的周女士興奮地向記者介紹。
國家稅務總局發布數據顯示,2025年春節假期,旅游服務消費持續較快增長,旅游相關服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7.5%。娛樂休閑成為旅游消費新業態,休閑觀光活動、公園景區服務、游樂園服務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81.9%、59.5%、14.1%。
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2025年春節假期8天(1月28日至2月4日),國內出游5.01億人次,同比增長5.9%﹔國內出游總花費6770.02億元,同比增長7.0%。
“2025年春節消費火熱的現象是經濟預期變化的信號。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消費在農歷新年期間的強勁表現,尤其是文旅消費的火熱,不僅對當年的消費市場起到了示范和帶動作用,也為穩經濟、促民生發揮了積極作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李長安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到天壇公園,聽一聽天壇裡藏著的春節禮樂﹔去景山公園,看一看剪紙、泥塑、糖畫等非遺技藝展示﹔來前門大街,品一品小吃中的傳統年味……在北京工作的楊女士春節期間把父母從湖北老家接到了北京,一家老小走上北京中軸線,再逛廟會、賞非遺、品小吃,一路游玩賞樂,美不勝收。
“第一次和爸媽一起感受北京的胡同街巷,體驗特別豐富。廟會有舞龍舞獅、民間花會、傳統小吃等經典項目,我還帶爸媽體驗了融入AR技術、互動體驗的‘穿越北京中軸線’項目,他們都覺得很神奇。”楊女士對記者說,這次一家子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傳統年俗的現代魅力,過了個團圓、有文化底蘊的新年。
節假日期間,不僅在北京,全國各地的年俗活動都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上新”,為假日經濟注入強勁動力。
上海豫園燈會上,景區生動再現古代“天官鰲山燈”出巡時的熱鬧景象,璀璨燈火中,游客接過“福牌”把福運迎回家﹔山西平遙數字藏品展館內,剪紙數字藏品《猴獻桃娃娃》,通過“非遺+科技”,猴坐懷中獻桃的剪紙造型惟妙惟肖﹔廣州珠江河畔,“無人機+燈光秀”的煙花匯演呈現出“火樹銀花不夜天”的視覺盛宴……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各地游客行走在大美中國,在一幅幅紅紅火火的過年圖景中感受年味濃濃、文韻悠悠。
“近年來,春節與文旅的深度融合促使更多消費者通過旅游來體驗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和春節習俗,我國文旅消費市場活力涌動,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亮點紛呈。”李長安認為,未來要不斷增加優質文旅產品供給,通過結合現代科技等多種新元素,使非遺國潮、春節年俗在新應用場景中火起來,也為新型消費蓬勃發展注入動能。(實習生田可儀對本文亦有貢獻)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NMediaFile/2022/0801/MAIN202208010936066173860781061.jpg)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