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為了保護古樹名木,他們有多拼?

歐陽易佳
2025年02月14日15:46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陝西黃帝陵的“黃帝手植柏”見証了華夏大地5000年文明史﹔

山東曲阜孔廟“先師手植檜”見証了儒家思想的傳承與發展﹔

北京潭柘寺“帝王樹”古銀杏見証了歲月更迭﹔

……

星散在錦繡大地上、綿延於歲月長河中。千百年來,古樹名木守護著綠水青山的生態本底,見証著中華文明的薪火相傳,銘刻著民族發展的時代印記,被譽為“綠色的國寶”“有生命的文物”。

湖南雙牌桐子坳古銀杏群風格。受訪者供圖

湖南雙牌桐子坳古銀杏群風格。受訪者供圖

今年1月,《古樹名木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出台,從國家制度層面對古樹名木的資源調查公布、日常養護管理、合理利用、文化傳承等進行規范,為古樹名木保護提供堅實法治保障,開啟依法保護古樹名木的嶄新篇章。

國家林草局生態司(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司長張利明表示,《條例》將古樹名木保護管理的長期實踐經驗上升到法規層面,強化保護第一,突出科學保護、原地保護,全鏈條、全方位嚴格保護古樹名木及其生長環境,為古樹名木健康生長創造了法治條件。構建政府主導、屬地負責、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將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情況納入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壓實保護責任,形成工作合力。對非法採伐、移植、損害古樹名木等違法行為,規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全面追究民事、行政和刑事責任。

不同樹齡的古樹名木,在保護措施是否有所區分?《條例》規定,對樹齡500年以上、300年以上不滿500年、100年以上不滿300年的古樹,分別實行一級、二級、三級保護。

張利明介紹,針對不同樹齡的古樹名木,在全面保護的基礎上規定更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注重管養結合。按照全面但有區別的原則,規定散生古樹名木、古樹群普查、認定、公布程序,對古樹名木位於偏遠地區和交通不便地區以及古樹名木保護與文物保護相關的情形,分類提出保護管理要求。

本次出台的《條例》,從國家層面對保護管理工作進行了全面統一規范。同時,17個省份出台了地方性法規或規章,均在原有技術標准體系基礎上,結合各地實踐需要和最新技術要求,修訂完善普查、鑒定、管護等技術規范,將古樹名木保護納入林長制督查考核。

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鐘落潭榕樹下,市民乘涼休息。受訪者供圖

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鐘落潭榕樹下,市民乘涼休息。受訪者供圖

一棵古樹見証城市“溫度”。城市古樹名木是彌足珍貴的物種資源和自然文化遺產,是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見証者,承載著廣大城市居民的記憶與鄉愁。

根據全國綠化委員會組織的全國第二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顯示,全國普查范圍內的古樹名木共計508.19萬株,分布在城市的有24.66萬株。

在北京,對每株古樹名木實現GPS定位全覆蓋,生成與之對應的二維碼,完成所有在冊古樹名木的挂牌工作﹔在上海,開展古樹健康評估,運用樹木雷達探根儀和樹體腐爛探測儀等儀器,對古樹名木樹身空洞、根系分布等進行探測分析﹔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建立古樹名木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古樹名木信息維護、現場巡護全數字化管理……

中國的古樹名木保護管理經驗,能推廣到全球嗎?

去年11月,來自我國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的62歲村民黃天明,作為稽東古香榧群的第六代守護人,也是唯一的農民代表,在“氣候行動推進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實施”主題邊會上,用鄉音向大家講述了家鄉紹興古樹保護的故事。

“這是中國古樹名木保護與世界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度契合的例証,通過質朴的民間實踐,為全球生態環境治理提供了中國智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理念跨越國界,融入了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時代征程。”國家林草局生態司(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副司長劉麗莉表示,經過對比研究,中國的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處於國際領先。

“從立法層級看,《古樹名木保護條例》是世界上首個國家層面古樹名木保護專門立法。”劉麗莉說,從資源狀況看,中國是世界上古樹名木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而且初步建成了國家古樹名木資源數據庫,實現落地上圖動態管理。

劉麗莉表示,相信未來,我國的古樹名木保護經驗和理念將持續為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注入源頭活水,在全球范圍內引領更多國家和地區重視並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讓這份源自古老東方的綠色智慧,成為推動全球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實現可持續發展願景的重要抓手。

(責編:羅知之、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