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造就浙江經濟第一區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東西縱橫的文一西路兩側,自旋芯片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成為集成電路領域的創新“孵化器”﹔杭州超重力場實驗大樓近期交付使用,未來這裡將模擬“一眼萬年”“一步千裡”的時空壓縮﹔之江實驗室裡,研究團隊正致力於把算力應用於太空,實現衛星之間互聯互通……2024年,杭州市余杭區以3355.67億元的地區生產總值蟬聯“浙江經濟第一區”,完成財政總收入803.49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29.28億元,也是浙江省唯一財政收入超800億元的區,經濟社會發展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
數字經濟獨佔鰲頭
如今的余杭區高樓林立,阿裡巴巴全球總部、中電海康總部、字節跳動華東中心等一大批頭部企業集聚,周圍大大小小幾十個科技創新園區,讓這片杭州城市新中心的發展有了動力之源。
近年來,余杭區齊聚“淘抖快”三大電商產業平台,以及遙望科技等頭部行業機構,織就了體量龐大的線上商業網。2024年,余杭全年實現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2298.0億元,增速10.2%,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68.5%,總量居浙江省第一位。
“以軟件信息服務業為主的數字經濟,成了余杭在區域競爭中取勝的關鍵一招。”余杭區發改局綜合規劃科副科長朱雪告訴記者,近年來,余杭推進數字經濟提質增效,不斷深化與龍頭企業戰略合作。
目前,余杭已形成從商家、工廠到物流的完整產業鏈條,電商產業生態呈集群之勢。余杭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余杭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3%﹔網絡零售額達3309.18億元,總量持續居杭州市第一位。放眼余杭,30萬余家經營主體千帆競發,活力涌流,市場經營主體總量和增量連續3年居杭州第一位。
今年年初,在2025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來自余杭區未來科技城的企業靈伴科技展位前人頭攢動,公司帶來的最新智能眼鏡隻有49克。“我們每年都在不斷更新迭代產品,讓小小的眼鏡完美融合AI與AR,進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靈伴科技投資者關系負責人方雨晴說。
數字經濟浪潮下,一片創新創業生態“熱帶雨林”展示出勃勃生機,越來越多的企業以產業數字化助力工業經濟彎道超車。數實融合讓余杭經濟運行更穩健、成效更明顯,依托全省唯一的“未來工廠推廣中心”,余杭不斷壯大以“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為代表的智能制造企業梯隊,拓展數字化設計、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等場景應用,推動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新質生產力集聚。
未來產業欣欣向榮
2024年,是余杭競逐未來、奮力搶抓新風口的一年。這一年,余杭區連續召開3場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人工智能讓人們的生活更聰明、低空經濟“飛入尋常百姓家”、人形機器人產業加快集聚。
不久前,在余杭區徑山鎮小古城村游玩的袁女士取到了“空中飛的”送來的一杯奶茶,這讓她驚喜不已。20公裡的距離,隻需20多分鐘,無人機便載著熱氣騰騰的奶茶從萬達廣場(杭州余杭店)飛向徑山,降落在自動收貨櫃上。
這條外賣航線,是余杭低空經濟“起飛”的一個縮影。自開啟“中國飛谷”建設以來,余杭布局低空經濟,逐夢“天空之城”,打造出文旅、物流、醫療、城鄉治理等多元化的“低空+”應用場景。
余杭區交通運輸局信息管理科科長葛英杰說:“現在,余杭已集聚近百家低空產業相關企業,既有迅蟻科技、凡雙科技等頭部企業,也有‘小而精’的初創型企業,運營范圍涵蓋低空生產制造、技術研發、商業應用、運行服務等多個領域。”
余杭還搶灘機器人賽道。第二屆“良渚論壇”期間,浙江大學機器人研究院和余杭海創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研發的人形機器人亮相演奏《梁祝》,讓全球嘉賓聆聽“科技之美”。
藍芯科技市場總監任鵬指著公司最新研發的視覺人形機器人“威寶”說:“它能移動抓取、搬運避障、高效分揀。而它最厲害的,是有一雙慧眼。”隻見“威寶”按照指令搬運貨物,完美避開了移動中的工作人員和透明的玻璃門,實現“懸空避障”。
“我們還要繼續進階算法,讓機器人更好地服務於現實生活。”任鵬說,公司一半以上員工都是技術人員,大家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在當今全球最熱門的產業前沿,如類腦智能、智能芯片、人機交互、智能網聯、無人駕駛、生命健康等領域,余杭區的創新企業都佔有一席之地。目前,余杭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3000家,人才總量突破45萬人,科技創新源泉成為這裡最強勁的發展底色。
城市更新擘畫藍圖
新年伊始,五常街道阿裡巴巴數字生態創新園的一場“年潮妙會”熱熱鬧鬧地開啟,市民郭玉鵬帶著家人前來體驗。“這是我們在杭州過的第一個春節,領了消費券,體驗了余杭的文創與民俗,也真切感受了一把‘中軸線’上的年味煙火氣。”郭玉鵬說。
市民口中的“中軸線”,是余杭區正火熱建設的一條“世界級城市中軸線”,也是如今余杭居民最津津樂道的城市未來藍圖。其中,國際體育中心是重大項目之一,包含6萬座的專業足球場、綜合體育館和游泳館等“一場兩館”。
這條“世界級城市中軸線”,將為產業高度集中的余杭區補上文化、生活等城市服務的短板。2021年行政區劃調整,余杭區政府搬遷至文一西路,周邊集聚著大量科研院所、高校、龍頭企業以及眾多產業園區,青年人才持續涌入,而城市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基礎設施建設面臨重構的挑戰。為了讓生活品質實現跨越式發展,余杭區以廣袤的濕地湖鏈串聯起還未開發的農田與土地,規劃了一條長度2.5公裡、核心區2.84平方公裡的新中軸。
在杭珹未來中心未來會客廳29樓的中軸線展廳,實景沙盤將這幅世界級城市“畫卷”呈現在人們眼前。中軸線的起點,從都市綠洲型的“城市客廳”開始,這裡的未來公園,以及集余杭區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婦女活動中心、工人文化宮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市民服務綜合體,都已開工﹔穿過城市客廳,350米高的摩天雙塔樓勾畫著中軸線上的最高點,該板塊將融合商業、辦公、酒店等多種業態,目前已集聚阿裡(釘釘)、字節跳動等大型企業﹔緊鄰的藝術文化商業區將引入國際知名消費品牌旗艦店、星級酒店、藝術中心﹔靠近南端濕地湖鏈的國際濱水活力區,國際體育中心就坐落於此,已經開工的杭州未來國際演藝中心(市音樂廳、區大劇院)將成為浙江新的文化地標。
從展廳落地窗向外望去,項目建設現場氣勢如虹,一派繁忙景象,地標建筑一天一個高度刷新著城市天際線。不遠處,四通八達的杭州西站迎送五湖賓客,隨著杭溫高鐵、滬蘇湖高鐵陸續開通,交通路網越來越密集完善。余杭區引入的天元公學、浙大一院總部一期等優質教育醫療資源星羅棋布,中軸線不僅成為余杭城市發展的主動脈,也將成為居民的品質生活軸,吸引更多年輕人搬過來、住進來、留下來。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NMediaFile/2022/0801/MAIN202208010936066173860781061.jpg)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