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全球汽車產業迎來整合大潮

2025年02月15日08:38 | 來源:經濟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全球汽車產業迎來整合大潮

近日,關於東風汽車與長安汽車“合並重組”的消息刷屏。起因是兩家企業及相關上市公司9日同步密集發布公告,稱雙方的間接控股股東“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

東風汽車、長安汽車和一汽集團,被業界稱為三大汽車央企。每隔一段時間,輿論場上都會聽到三者“合並重組”的傳聞。此次真相究竟如何,還需要相關方新的信息披露,答案才能明朗。不過,全球汽車產業整合大潮暗流涌動,也是不爭的事實。

此前,為應對特斯拉與中國車企崛起的沖擊,本田汽車和日產汽車宣布啟動整合談判,試圖合並為全球第三大車企。雖然近日雙方表示終止合並談判,但是仍然表明,面對全球汽車產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日本車企也在通過嘗試整合重組,尋找新的突破。考慮到日產已深陷經營困境,其與潛在第三方整合重組或許並不遙遠。

推動全球汽車產業整合大潮的主要力量是科技革命。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引發的電動化和智能化產業變革,不僅在重新定義汽車產品,也在重塑汽車市場競爭格局。令人振奮的是,在這一顛覆性進程中,中國汽車產業緊緊抓住變革戰略機遇,通過創新驅動,實現換道超車,走在了全球汽車產業技術變革的前列。包括新勢力在內的民營車企,借助插電混合技術主流化和純電車型普及化的優勢,推動國內和全球汽車市場競爭格局與趨勢劇變。目前,比亞迪和吉利已躋身全球汽車銷量前10名。預計到2030年,全球銷量前10名榜單還將出現更多中國車企的身影。

對比民營車企的突飛猛進,部分國有車企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則顯滯后,亟待加快改革步伐。如果說,早年國有車企的市場競爭優勢更多依賴與外資品牌建立合資公司,並引進和推出頗受市場青睞的傳統燃油車型,今天這個優勢已不復存在。作為汽車行業國家隊,汽車央企通過資源整合,實現改革突破,對於落實“國有資本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破解國有企業“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夠快”難題,既是戰略上的考量,又有現實緊迫感。

從政策上看,“合並重組”導向很明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將繼續通過政策引導、規范監管等方式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優化重組。工信部曾多次提及,鼓勵優質新能源汽車企業兼並重組,做大做強,推動提高產業集中度。顯然,這些政策為汽車央企“合並重組”提速增添了動能。

從市場上看,價格戰引發的淘汰賽加速產業整合。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市場上共有70多家車企(集團口徑),在中國生產和銷售的乘用車品牌共有120多個,且大多數車企月銷量不高。而國外市場上乘用車(或輕型汽車)企業集團不超過15家,品牌不超過40個,中國汽車企業和品牌數量仍然過多,市場集中度有待提高。當然,歐美兩大市場歷史上也曾有幾百家汽車企業,是經過殘酷的優勝劣汰和行業整合,才有了今天的“剩者為王”和高市場集中度。客觀地講,全球汽車產業發展史,既是一部技術創新史,更是一部兼並重組史。

當下輿論場對東風汽車與長安汽車“合並重組”的討論,大多集中在“誰主導誰”的問題上,有的還將兩個央企的銷量加在一起,得出新的汽車公司將躍升為世界第五大汽車集團的結論。這樣的“合並重組”思維與邏輯,多少有些簡單或者片面。全球汽車產業兼並重組史早已証明:規模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唯有將“合並重組”的變量轉化為創新動力,實現“1+1>2”的效果,企業才能真正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的領導者。這也是我們在迎接汽車產業整合大潮來臨時,務必保持清醒的關鍵。

(責編:郝帥、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