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距離最遠特高壓工程“准東—皖南”,送電量累計超3000億千瓦時
跨越3300多公裡,“新疆電”賦能長三角(經濟新方位·重大工程一線)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 |
圖①:准東昌吉換流站。 |
坐了近5個小時的飛機到達烏魯木齊,又搭乘3個多小時汽車,國網安徽超高壓公司黨委書記焦震一行,從安徽合肥趕赴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准東經濟技術開發區“探親”。
“5年了,‘網友’終於見面。”國網新疆超高壓公司黨委書記呂健攀感慨不已。
“新疆的電,照亮了我們長三角。”焦震說。±1100千伏准東—皖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以下簡稱“准東—皖南工程”)3300多公裡的“閃送”,受益的不僅是安徽,還有上海、江蘇、浙江等地。
今年1月12日,受端安徽宣城古泉換流站累計向長三角地區輸送電量突破3000億千瓦時﹔去年,送端新疆准東昌吉換流站外送電量也達到3000億千瓦時。近日,記者實地探訪准東—皖南工程,近距離感受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的強勁動能。
電從遠方來
綠色含量越來越濃
准東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五彩灣戈壁灘,空中電線縱橫交錯。佔地面積約415畝、大約相當於40個足球場大小的昌吉換流站裡,3萬多台設備晝夜運轉,70多名運維人員24小時保障運檢。幾座風電場裡,巨大風機排排矗立。
新疆是我國重要的能源生產基地,風、光等資源豐富,目前已建成3個千萬千瓦級大型新能源基地、10余個百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而華東地區是我國重要的負荷中心。
“換流站每天收到2億千瓦時電能,相當於7萬噸標准煤所發的電,我們將其轉化成1100千伏的直流電后外送。”昌吉換流站運行值長梁富強介紹,“如果把7萬噸煤運往安徽,需要裝滿近1200節15米長的火車車廂,排列起來可達18公裡。現在,0.01秒就能完成綠電在兩地間的傳輸,整個過程的損耗可以控制在5%以下。”
2019年9月26日,作為國家“疆電外送”第二條大通道,准東—皖南工程正式運行。西起昌吉換流站,東至古泉換流站,工程全長3324公裡,輸送容量1200萬千瓦,是我國自主研發、設計的世界電壓等級最高、輸電能力最強、傳輸距離最遠的特高壓直流輸電項目。
3300多公裡的“電力天路”,靠一條條粗如手臂的導線連接,由6000多座平均高達80多米、重180噸的鐵塔架在高空中。電氣工程上,交流輸電電壓等級高於1000千伏和直流輸電電壓等級高於±800千伏的輸電線路,被稱為特高壓輸電,能夠提高功率、延長距離、降低損耗。准東—皖南工程是世界上第一條±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被譽為“電力珠峰”。
“如今,每一秒鐘,來自新疆的2000多千瓦時電,就可點亮安徽乃至長三角地區2億多盞30瓦的電燈。”焦震說。
“我們累計外送電量超3000億千瓦時,可以滿足1.33億戶家庭一年生活用電所需,相當於就地轉化標准煤0.9億噸,減排二氧化碳2.55億噸。”昌吉換流站站長王鴻說。依托新疆的“風光無限”,昌吉換流站目前已配套接入超770萬千瓦新能源電源,佔比超一半。
路自空中走
科技含量越來越足
走進准東—皖南工程的兩端換流站,仿佛闖入“巨人國”。一個個龐然大物高幾十米,低端換流變壓器、氣體絕緣全封閉組合電器等分布有序。
昌吉換流站中,最引人矚目的,要數6層樓高的換流變壓器。這是准東—皖南工程的輸電“心臟”,通過兩組重達數十噸的金屬線圈,將電壓升到1100千伏,並將發電廠送來的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向外輸送。
“換流站集成了多項創新技術。”王鴻說,“我們攻克了多項行業難題,創新應用的多項技術、系統和裝備,在世界范圍內都具有突破性。”
像這樣自主研發的先進設備,在准東—皖南工程中很常見。2014年以來,國家電網公司組織電力、電子、機械行業數百家單位進行產學研聯合攻關,成功研制出15大類30余種代表國際同類設備最高水平的直流關鍵設備。
採訪期間,正趕上昌吉換流站一年一度的大檢修。檢修人員操作吊車,把長達27米、總重量7.7噸的穿牆套管吊起,像穿針引線一樣,精准穿過牆體進行更新。所換下來的是首根國產±1100千伏直流輸電用的穿牆套管,投運至今已安全運行5年。
抬頭,與鐵塔連接處的電線,有一串“算珠”。“這串看起來簡單的‘算盤珠子’,就是特高壓專用的絕緣子,先前全部依賴進口,國外的報價高達1000萬元。國產化之后價格降至不足百萬元,而且運行的效果十分優異。”檢修人員介紹。
3300多公裡外的皖南古泉換流站,也在同步檢修。這個面積足有1000個籃球場大的站裡,實時運行的設備多達6200多台(套),每天產生的各類數據超過13萬條,但運維人員不到百人。
智慧運檢中心裡,設備運行狀態、站內實時畫面均清楚呈現在數字大屏上。變電運維班班長蔣欣峰輕點鼠標,數秒就生成了全站電流互感器運行狀態的分析報告。
“最初,巡檢工作幾乎全靠人工,單次巡檢時間長達10小時。”蔣欣峰介紹。如今,古泉換流站裝設了1524台智能攝像機、1132套環境傳感器以及300余套在線監測設備,與移動巡檢機器人、巡檢無人機、四足機器人一起,組成一支“數字化巡檢隊”。“它們將數據傳至智慧運檢管控平台,我們足不出戶,10分鐘內就能完成巡檢工作。”蔣欣峰說。
激活一盤棋
區域動能越來越強
准東—皖南工程一端連著新疆,一端連著長三角地區。5年來,工程改變了受端地區的用電結構,也帶動了新疆的產業發展。
“工程的安全穩定運行,帶動了電網相關的一批上下游企業加速發展。通過大容量的電力輸送,新疆的能源基地開發與外送得到了進一步推動,有效緩解了長三角地區用電緊張的狀況。擴大了清潔能源消納范圍,促進新疆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守軍說。
截至去年底,准東—皖南工程年度輸送電量達683.73億千瓦時,連續4年位居全國特高壓工程之首,佔安徽省2024年全社會用電量的19%,約等於該省69天的用電總量。
安徽永昌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良虎有直觀感受。近年來,隨著市場認可度越來越高,公司產能逐步提升,對供電可靠性的要求也在提升。“過去,夏季用電緊張時,企業要讓電於民,產能也隨之壓減。”楊良虎說,最近幾年,情況明顯好轉,企業用電沒再受到影響。
電力的有效保障和穩定支撐,助力安徽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2024年,安徽省制造業表現搶眼,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
“疆電入皖,不僅做大了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的供電‘池子’,還為長三角其他地區提供了可靠電能。”焦震介紹,運行至今,准東—皖南工程的外送電量中,一半左右供安徽使用,另一半送往江浙滬地區,有力推動了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在准東—皖南工程加持下,安徽省內已建成‘兩交一直’特高壓布局、‘四縱四橫’500千伏骨干網架,並加快推動安徽電網升級為承接長三角外電的中心、省際轉送的樞紐、綠色清潔能源資源配置的平台,為長三角地區發展提供可靠的電力支撐。”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曉堯說。
版式設計: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16日 02 版)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NMediaFile/2022/0801/MAIN202208010936066173860781061.jpg)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熱門排行
![微信掃一掃
提供新聞線索](/NMediaFile/2022/0801/MAIN202208010935511458538308755.jpg)
提供新聞線索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