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新階段 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影響幾何?

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是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關於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 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推動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面進入電力市場、上網電價由市場形成,促進新能源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本次改革強調市場化,意味著新能源上網電價將由市場供需決定,新能源發電企業與火電企業將被置於同一平台。”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將有利於推動新能源企業提升競爭力,促進電網調度方式持續優化,對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和促進新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將產生極大推動作用。
為何要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
渤海之濱,風電機拔地而起、如林舞動﹔貢嘎雪山下,光伏板匯成“藍色海洋”﹔黃河幾字彎懷抱內,“風、光、氫、儲、車”產業“攜手並進”……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實現跨越式發展。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約14.1億千瓦,佔全國電力總裝機規模40%以上,已超過煤電裝機。
隨著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固定電價模式暴露出諸多問題,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意義凸顯。
“新能源上網電價實行固定價格,在反映市場供求方面欠缺靈敏性,不利於電力系統高效調節。”林伯強認為,隨著新能源快速發展,一方面,新能源的開發建設成本大幅下降,各地電力市場快速發展、規則逐步完善,原本依賴固定電價和政府補貼的模式不再必要。另一方面,新能源發電的比例不斷增加,其不穩定性特點使得傳統電網需要承擔更大的成本,市場化改革更加迫切。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發電政策正從“保量保價”向“市場化”過渡。初期階段,相關部門採取較高上網電價和全額收購的扶持政策,目前,新能源發電收購價格逐步向市場化過渡,但仍保留一定程度政策支持,以保障新能源的穩定發展和消納。
“而本次改革所強調的市場化,意味著新能源上網電價將完全由市場供需關系決定,以往價格扶持和全額收購的支持政策基本結束。”林伯強表示。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改革的總體思路是堅持市場化方向,推動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面進入市場、上網電價由市場形成,配套建立可持續發展價格結算機制,區分存量和增量分類施策,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如何促進新能源上網可持續發展?
市場機制與技術創新協同並進,才能促進新能源上網可持續發展。
“新能源發電具有隨機性、波動性、間歇性,會為新能源發電企業帶來成本壓力,造成其缺乏資金競爭力。”在林伯強看來,盡管新能源的開發成本較低,但其發電穩定性成本高,使得消費者在購買時對其預期打折扣。
為應對上述問題,《通知》提出,建立新能源可持續發展價格結算機制,對納入機制的電量,當市場交易價格低於機制電價時給予差價補償,高於機制電價時扣除差價。通過“多退少補”的差價結算方式,讓企業有合理穩定的預期。
從技術層面來看,解決新能源波動性問題,發展儲能、智能電網等領域的新質生產力是關鍵。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7376萬千瓦/1.68億千瓦時,較2023年底增長超過130%,有力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在山西省運城市,百兆瓦級混合儲能調頻項目此前正式並網,園區內40座一人多高、藍白相間的廂式儲能單元“活動房”整齊排列。
“這些類似‘活動房’的裝置就是儲能集裝箱,他們‘肚子’裡的東西稱得上是真金白銀。有25座飛輪儲能單元裡頭裝的是國內先進的小飛輪,15個磷酸鐵鋰電池儲能單元採用純網端發電的電化學儲能方式。”園區內技術人員介紹,該項目採用國內先進的飛輪儲能手段完成電力系統調頻服務,總容量100兆瓦,外送線路綿延18.47公裡。
在新疆和靜縣巴音布魯克景區,一座智能電網建設基地拔地而起,在復雜的地形和環境條件下為景區電力供應提供保障。
“我們的‘水光柴儲’一體化智能電網建設項目,協調接入1367千瓦水電、10千瓦光伏、1台1000千瓦柴油發電機,2台100千瓦/215千瓦時儲能設備,構建水-光-柴-儲一體化控制架構。”該項目管理人員介紹,團隊依托微電網自動控制系統,有效解決景區供電距離長、主網網架薄弱等問題。
“未來,為促進新能源上網實現可持續發展,還需借助綠電、綠証、碳交易等機制為新能源提供額外的財務支持,提高新能源發電企業的財務競爭力,從而推動新能源更好地融入電力市場。”林伯強建議。
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影響幾何?
寒風中,巡檢人員頂風冒雪,確保電力設備穩定運行﹔電力工人堅守崗位,保障千家萬戶燈火不滅……用電問題關乎國計民生,新能源電價要改革,也要保民生。
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改革短期內對居民、農業用戶電價水平沒有影響,用電仍執行現行目錄銷售電價政策。對於工商業用戶,據靜態估算,預計改革實施首年全國工商業用戶平均電價與上年相比基本持平,電力供需寬鬆、新能源市場價格較低的地區可能略有下降。
“從中長期來看,隨著市場機制逐步建立,新能源的不穩定性及減碳支出將導致電力系統需付出更多成本,這些成本最終將由終端用戶承擔,整體電力價格可能會上漲,其中高耗能產業受影響較大,也可進一步促進高耗能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形成正向循環。”林伯強說。
長遠看,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標志著以市場化方式建設新型電力系統邁出關鍵步伐。
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此項改革對電力行業影響深遠。一是有利於形成真實的市場價格,促進電力資源高效配置,推動新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二是促使各類電源在電力系統中的價值得到更充分體現,更好引導新能源與調節電源、電網協調發展。三是促進電力市場化交易進一步擴圍,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
“下一步,將允許地方因地制宜確定實施時間,強化政策協同,做好跟蹤評估,組織實施並落實好政策要求。”上述負責人表示。(實習生田可儀對本文亦有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