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新更願意去舊更容易 以舊換新回收體系加速建立

“我倆各買了一部3000多元的新手機,每部手機‘國補’優惠了500元。疊加廠家折扣和消費券,兩部手機一共省下了1500元,非常劃算。”在北京,正在手機賣場選購產品的蘇先生告訴記者,他和妻子特意趁著手機購新補貼政策實施后來買新手機。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以舊換新政策成效顯著,全國汽車以舊換新超過了680萬輛,超3600萬名消費者購買8大類家電以舊換新產品超過5600萬台,家裝廚衛“煥新”補貼產品約6000萬件,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超過138萬輛。消費品以舊換新帶動相關產品銷售額超過1.3萬億元。
“2025年以舊換新政策繼續加力擴圍,特別是新增了4類家電產品,以及3類數碼產品。”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擴圍品類的選擇考慮到了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的發展趨勢,以舊換新不僅可以推動家電產品的智能化更新,幫助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還能夠降低能耗、提高綠色環保水平。
“我家的舊空調特別費電,正好現在家電賣場有以舊換新活動,我看中了一款一級能效的智能空調,有智能溫度調節模式,以后再也不用擔心恆溫制冷模式晚上室內溫度偏低了。”北京市朝陽區某家電賣場內,紀阿姨對記者說,過去買空調還要一級能效二級能效來回比價,現在一級能效補貼更多,算下來更便宜,當然是選擇節能產品。
“現在我們店裡賣得最好的就是智能節能冰箱和空調,2024年店裡智能節能冰箱和空調銷售量同比增長了1.8倍左右。綜合國家補貼和廠家補貼,有的產品可以優惠到5折的價格,越來越多的顧客可以用更低的價格享受到更優質的產品了。”該店賣場銷售經理告訴記者。
不僅換新更願意,去舊也要更容易。在換新范圍進一步擴大、活動更加豐富的同時,眾多生產、銷售企業和二手交易平台企業正積極建設逆向物流體系或與專業回收企業合作,上門回收廢舊消費品,發展“換新+回收”物流體系和新模式。
“我們賣場的智能家電都參與‘換新補貼’活動,還提供‘一站式收舊、送新和安裝’等服務。”上述銷售經理介紹,辦理以舊換新全流程業務的平均時長從原來的3天縮短至現在的半天以內,效率提升了數倍。店中專業人員會對舊家電進行價格評估,挑選新商品后直接抵扣,能節省不少購買成本。
回收后的家電舊物如何處置?據介紹,該賣場將回收后的廢舊家電統一打包后送入當地回收工廠,經環保拆解、三級分選后,拆解成再生金屬、再生塑料等原材料,重新循環利用。
“完善的回收循環體系需要逐步建立起來,這能夠有效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劉英認為,回收體系不僅限於處理二手家電、手機和汽車等物品,還包括高技術回收行業的建立,如貴重金屬的提取,其不僅能夠創造利潤,還能減少環境污染、提升產業價值。
劉英建議,未來,回收體系的建設還需產業化、綠色化、數字化的配套支持,推動供應鏈和產業鏈的現代化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