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銅川市印台區:以科技創新驅動鄉村全面振興

近年來,陝西省銅川市印台區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取得顯著成效,通過科技創新、產業鏈式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文明鄉風培育等多方面舉措,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跨越,描繪出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鄉村新畫卷。
在科技創新賦能方面,印台區依托周陵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於2024年4月建成陝西省首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農高區)。這一園區成為農業科技的“試驗田”與成果轉化的“孵化器”。其中,印台區農技中心自主選育的“銅麥6號”表現亮眼,以畝產766.42公斤創下陝西省旱地小麥小面積單產最高紀錄,目前已在全國推廣種植1500余萬畝,在印台區全區推廣面積達10萬畝,幫助農戶畝均增收300元以上。同時,咸恆青砧苗木示范基地引進青島農科院技術,建成260萬株青砧苗木繁育基地,推廣矮砧集約栽培模式,使蘋果樹提前2年挂果,密植模式下畝產提高40%,矮化果園在減少用工、提升水肥利用率、增加蘋果糖度和售價等方面優勢明顯。2024年,印台還入選全省秦創原蘋果產業創新聚集區建設名單,並在烏茲別克斯坦建成青砧無支架矮化密植蘋果綜合試驗示范園。
值得一提的是,產業鏈式發展讓印台區實現從“單一種養”到“全鏈增值”的轉變。在周陵農業科技示范園,陝西大匠農科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的雞蛋每天發往全國各地,背后是印台區構建的完整蛋雞全產業鏈,涵蓋上游飼料廠、中游蛋雞養殖企業和下游蛋品加工企業。此外,以英聯飼料、潤民康源等龍頭企業為牽引,印台區建成生豬全產業鏈,並形成七種聯農帶農模式。2024年,印台區出欄生豬20萬頭,蘋果產量15.5萬噸,循環產業鏈總產值達8.68億元,帶動農民種植玉米10萬畝,解決1100余人就業,培養技術員72名,免費提供有機肥10萬噸,為村集體經濟分紅。
基礎設施建設上,自“十三五”以來,印台區在渭北旱塬這片水資源匱乏之地累計投入1.05億元,實施105個安全飲水項目,自來水普及率達100%,81%以上農戶用上智能水表,水費計量收繳率98%以上,8.3萬農村群眾喝上安全放心水。其“縣域三級直管”農村供水模式入選全省典型案例,通過手機App實現高效管護和便捷繳費﹔“廁所革命”也成效顯著,創新“三格式化糞池+資源化利用”模式,累計改造戶廁2.3萬座,衛生戶廁普及率達92%,所有戶廁實現一鍵報修、報抽服務。
文明鄉風培育則是讓印台區基層治理從“傳統管理”邁向“全域和美”。印台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531”立體網格創新治理新格局,依托“平安通”智慧平台迅速回應民生訴求,2024年累計辦結民生實事3900余件﹔“指尖治理”成為常態,“1158”工作法讓80%的村級事務實現村民自主協商﹔“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發展,從智慧網格的“雲上對話”到農家院落的“板凳議事”,基層治理充滿活力。
從傳統農耕到智慧田疇,從單一種養到全鏈增值,從基礎薄弱到示范典型,從傳統管理到全域和美,印台這片土地上展現出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生動圖景。未來,印台區將繼續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產業鏈群建設為支撐,以基礎設施提升為保障,以和美鄉村建設為底色,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