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封回信透視民航高質量發展之路

在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民航局局長宋志勇再次通過人民網以回信的方式,與網友進行“雲端”互動。“我們將持續關注你們的所想所盼,以更實的舉措回應大家的關切,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這封回信,既是對民航業發展的深情回望,更是對未來征程的鄭重承諾。
這是民航局連續兩年通過回信的方式與網友進行互動,從2024年回信中提到的“不斷提升人民群眾航空出行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到2025年提出的“力爭讓廣大旅客每一次飛行成為美好記憶的起點”,這一轉變不僅是中國民航在服務國家戰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的責任擔當,還彰顯了民航從安全保障到服務品質的全面升華。
網友留言從“金點子”到“好聲音”,見証了民航局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的生動實踐。2023年,針對旅客反映的痛點問題,民航局推出一系列便民舉措﹔2024年,更是將“急難愁盼”問題納入重點工作清單,通過“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創新機制,持續提升民航服務的溫度與力度,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這種變化,既體現在政策制定上,更體現在服務保障上。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出行需求,兩年來,民航服務品質實現跨越式提升。2023年,國內客運規模創歷史新高,航班正常率達87.8%,更多旅客享受到廊橋服務的便利﹔2024年,旅客運輸量突破7.3億人次,國際航班恢復至疫情前的80%,電子客票行程單全面推廣,旅客出行更加便捷。
這些變化,既體現在基礎設施的擴容升級上——運輸機場增至263個,航線網絡更加密集﹔更體現在服務理念的迭代創新上——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從“走得了”向“走得好”跨越。
兩封回信都強調了“人民航空為人民”的行業宗旨,這是民航業貫穿始終的不變主線。2024年提出“想旅客之所想,急旅客之所急”,2025年進一步深化為“聚焦人民群眾在航空出行時遇到的‘急難愁盼’問題”。這種表述的遞進,折射出對民生需求的精准把握。
安全發展理念同樣一以貫之。無論是 2024年回信中提出的 “運輸航空責任原因征候大幅下降”,還是 2025 年提出的“筑牢安全底線”“堅持安全第一不動搖”始終是民航發展的生命線。
連續22年保持空防安全零責任事故,運輸航空責任原因征候萬時率較2019年下降74.6%,這些數字背后,體現出民航人對安全底線的堅守。這種堅守不僅體現在制度完善上,更融入每個航班的細節之中。無論是飛行前的細致檢查,還是應急機制的不斷優化,安全已成為民航業最鮮明的底色。
改革創新是民航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2025 年明確的 64 項改革任務,涵蓋國際樞紐建設、數智化轉型、綠色低碳發展等領域。鄂州花湖機場國際貨運航線的開通,標志著航空物流體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兩年來,ARJ21安全載客突破千萬人次,C919正式投入商業運營,國產大飛機事業實現歷史性跨越﹔通用航空與無人機產業的融合發展,為經濟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
從“雲端”回信到“地面”落實,從網民建議到政策紅利,從民航局的兩封回信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民航業的發展軌跡,更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在“變”與“不變”中,中國民航業正以高質量發展的新成效,奮力書寫交通強國建設的民航新篇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