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多舉措推動民營投資“有得投”“投得好”

人民網北京3月31日電 (記者杜燕飛)“我們既要讓民營投資‘有得投’,還要能‘投得好’。”在近日舉辦的2025民營經濟發展投資高峰論壇上,參會嘉賓表示,民營投資不僅是增強投資活力的重要引擎,也是優化投資結構、提升投資質量的關鍵力量。要在更多領域,讓民營企業進得來、能發展、有作為,更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雲春表示,盡管全球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但2025年中國的全國兩會提供了清晰的發展信號,可以從中尋找到中國發展的穩定性和確定性。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將有助於民營發展投資。
圍繞民營投資“往哪投、怎麼投”,侯雲春認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涉及的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是投資關注的重點領域。談到投資時關注的事項,他強調了投資於人的重要性,即選擇優秀的企業團隊,還要考慮投資項目是否符合產業政策和市場需求。
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庄聰生表示,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
庄聰生認為,我國經濟發展有“五張牌”,分別是14億人口的大市場、產業鏈最為完整、有強大的創新能力、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堅如磐石的金融體系。這些發展的優勢,將為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投資打下基礎。國家對民營經濟的支持和政策保障,為民營企業家們提供了更加寬鬆、便捷、高效的發展環境。
土壤的滋潤,是民營經濟投資茁壯成長的重要因素。“我們明確提出了重點發展金融、科技、文化三大產業功能區的戰略規劃,這不僅是豐台區未來發展的方向標,更是為投資者提供了廣闊的合作空間和無限商機。”北京市豐台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林艷紅說。
“民營經濟雖已成為‘經濟頂梁柱’,但仍面臨融資難、轉型慢、市場壁壘等問題。”中國投資協會新基建投資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王宜峰建議,通過搭建政企對話、產融對接的高端平台,聚焦政策引領、實踐破局、創新賦能三大方面,為民營企業提供制度保障、明確的方向指引以及全方位的創新支持。
“積極因素持續增多,民營經濟發展信心增強。”五道集團董事長劉振認為,民營企業投資要重視人口老齡化、低碳經濟等國家發展大勢,要扎根產業,布局資產,精選民生剛需賽道,精准運用金融工具,精攻產業運營體系。
有參會嘉賓表示,在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投資上,還需要進一步穩定政策預期、完善高質量的公平競爭體制機制、讓民營經濟融入到區域發展的整體生態。通過制度性安排緩解民營企業資金壓力,推進民營經濟可持續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