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帶頭打造企業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標杆

科技日報北京4月2日電 (記者劉園園)“我國擁有超過1.8億經營主體,企業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是數據要素市場化價值化的‘主陣地’,必須要發揮好企業的主體作用。”2日,國家數據局舉辦“數據價值化 我們在行動”系列新聞發布會,國家數據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榮輝在發布會上表示,國家數據局正會同國務院國資委制定國有企業數據效能提升行動的實施方案,加快構建國資央企大數據體系,賦能產業轉型升級。
據悉,該提升行動將推動國有企業數據管理機制創新,強化數據賦能現代公司治理和數字化轉型。同時,引導中央企業數字科技公司加強行業數據資源整合,擴大行業高質量數據產品和服務供給。
“推進國有企業數據效能提升行動,既是要加速釋放國有企業的數據資源價值,也是要推動國有企業高標准履行社會責任,形成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應。”陳榮輝表示。
目前,多家中央企業正積極探索數據賦能產業轉型升級,帶頭打造企業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標杆。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信”)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黃智勇介紹,中國電信具備海量多源數據優勢,通過持續加強企業數據和外部數據匯聚,數據湖存儲量超600PB,形成了海量多源數據底座。公司圍繞業務數字化、運營數字化和管理數字化,在企業數智化轉型的重點應用上取得顯著成效﹔同時打造了“星海大數據”服務體系,面向金融、文旅、政務等多個行業釋放電信數據價值。
“截至目前,我們所建設和服務的平台匯集的數據量超過70T,構建模型集60余套,挖掘典型應用場景近50個,正在應用於生態環境部門遠程執法、企業主動環境合規管理等場景。”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杜樂介紹,公司打造了環境數據感知+數據融合+可信流通+雲服務應用的綠色低碳數據價值鏈服務體系。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俞進介紹,公司依托340多座海上生產設施、8600多公裡海底管道及400余艘作業船舶構建海洋立體感知體系﹔依托海纜、衛星、微波、散射等技術打造國內全海域立體化高速數字基礎設施,海洋衛星互聯網基礎設施規模及用量和千兆級以上超視距海陸無線通信規模及帶寬容量均居全國第一,在復雜海況下的數據傳輸、邊緣計算支持、應急通信保障等方面行業領先,打造了“空天地海”全域感知能力。
“我們將在能源電力、交通物流、衛星遙感、新材料等重點行業領域,推動行業龍頭企業聯合上下游企業,建立開放互聯的行業可信數據空間,探索多方參與的數據產品開發和收益分配機制,促進企業數據資源的高效流通和協同利用,支撐行業供需匹配、競爭調節、協同創新、市場拓展。引導中央企業在數據價值挖掘的基礎上,積極推進數據資產入表。”陳榮輝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