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首季度上合示范區TIR中國車輛發運量居全國首位

中新網青島4月3日電 (胡耀杰 王禹)記者3日從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簡稱“上合示范區”)獲悉,2025年首季度,上合示范區發運TIR國際運輸車輛達80車次,總貨值超5400萬元(人民幣,下同),TIR中國車輛發運量居中國首位。
據介紹,TIR即《國際公路運輸公約》,是國際跨境貨物運輸領域的全球性海關便利通關系統。在此框架下,貨物運輸從發運地到目的地全程無需倒裝和卸貨,具有通關手續便捷、運輸周轉速度快等優勢。
自2023年9月開展TIR國際運輸以來,上合示范區目前已開通中國—俄羅斯、中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中國—哈薩克斯坦等4條TIR國際道路線路,累計發運TIR國際運輸車輛372車次,總貨值超2.55億元,總發載量超4600噸,服務進出口企業超過1000家。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通過TIR運輸實現降本增效,提高國際競爭力。
4月3日,三輛滿載無紡布、花崗岩等貨物的TIR國際運輸車輛在上合示范區TIR國際道路運輸集結中心完成報關、驗收等通關環節后,啟程前往1萬多公裡外的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預計7天后貨物將抵達客商手中。
“以我們此次發運的貨物為例,客戶對貨物運輸時效性要求非常高。以往採用班列方式運輸,但是湊齊一輛幾十節貨櫃的班列並運出國門需要近1個月的時間,空運成本又過高。現在採用TIR模式,只要湊齊一車貨就能發車,到俄羅斯僅需7天,而且還可以實現‘門到門’‘點對點’快遞式運輸,極大地降低了貨損風險、提高了運輸效率。”傳化上合(青島)國際經貿有限公司招商運營總監梁天瀟介紹。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發揮TIR國際道路運輸集結中心、上合示范區海關監管作業場所等平台優勢,加密聯動口岸節點城市,深化支點聯通、政策疊加、要素互融,打造完善‘通道+樞紐+網絡’生態體系,不斷提高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上合示范區管委會產業發展一部部長臧元奇表示。
據悉,上合示范區是中國唯一一個面向上合組織國家開展地方經貿合作的國家級平台,已成為上合文化元素集中展示區、經貿資源要素高效匯集區、重大開放活動重要承載區,成為多方共建、全球共享的國際合作公共產品。(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