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驅科技:構建“人—車—場景”的智能生態

3月25日,“你好 同行者”首驅科技品牌發布會在蘇州盛大舉行,首驅科技旗下電動摩托車新銳品牌首驅(Sky Motor)正式亮相,為智能兩輪出行領域帶來全新變革。發布會上,首驅科技展示了其以“無感智能”為核心的創新理念,致力於重新定義兩輪出行,同時,攜手推動行業邁向新高度。
破局內卷,提出顛覆性智能主張。“首驅是誰?我們是一群騎行愛好者,來自全球各地,去向山河湖海!”首驅科技總經理楊曉的開場白,為這場技術革新注入人文底色。
在智能電動車行業技術堆砌與參數內卷的當下,首驅科技提出 “讓技術隱形,讓本能回歸”的顛覆性主張,以實用型差異化打破競爭僵局,描繪出“智能體電動車”的未來發展藍圖。
“無感智能,才是更高維的智能。”首驅科技產品總監夏思蓮表示,真正的智能化應當是車適應人,而不是人去適應車。當前電動車市場的智能化競賽中,許多品牌陷入 “功能冗余”困境,用戶不僅要學習復雜操作,還需為不實用的技術付費。首驅科技的破局方法,是將技術融入日常使用,滿足人類本能需求。
死磕安全技術,守護出行每一刻。首驅科技在安全技術上投入大量研發資源。“我們把超級雷達裝在了兩輪車上!”夏思蓮展示首驅(Sky Motor)搭載的超級雷達,能有效突破雨霧干擾,探測距離遠超傳統雷達,還能在30米外識別井蓋缺失,單位功耗比手機充電器還低,可謂“超級雷達,有遠見更入微。”同時,首驅科技自研的ESP多維電子穩定系統與超級雷達深度聯動,能動態調整剎車比例與動能回收強度,在冰雪路面制動距離較普通兩輪電動車更短,動力總成響應延遲也大幅壓縮,堪稱“把玄學變成科學。”
深耕用戶體驗,細節之處見真章。在用戶體驗方面,首驅科技開展了長時間、大規模的用戶調研,“經過15000個小時的蟄伏,研發團隊走遍全球162個城市,今天我們懷著夢想來了!”在首驅的宣言中,我們能夠看到首驅(Sky Motor)甚至細化到握把直徑與肩高的聯動優化。其電子懸挂技術能實現“過坎自動調軟”,充分考慮到了不同用戶的需求。
構建差異優勢,安全省心又上癮。“技術的終點,是讀懂人心。”在高度同質化的市場中,首驅科技從安全、省心、上癮三個維度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在安全上,投入大量研發資源,如全球首創高壓液冷電池平台,將電芯溫場差控制在極低的范圍內,省心方面,液冷電池平台支持快速充放電,結合SLP超級底盤,解決續航與便捷性問題;上癮維度,AI聲紋系統實現“頭盔不摘,語音控車”,而智能伴侶“小七”則賦予產品情感價值,它聽得見頭盔下的低語,更聽得懂生活沉甸甸的重量。
“首創而不是顛覆,領先而是不保守,致敬第一。”夏思蓮如此詮釋首驅(Sky Motor)的產品哲學。
布局智能生態,開啟出行新未來。首向未來,驅動自由。首驅科技的願景不止於造車,更在於構建“人—車—場景”的智能生態。未來,首驅科技旗下的電摩不僅能自動泊車,還可變形為人形機器人協助搬行李或巡邏社區。發布會上,首驅科技啟動百位“同行夢想官”招募計劃,讓用戶參與產品定義,每位“同行夢想官”的車都將獲得永久署名權。此外,通過APP與線下社區,首驅科技將用戶反饋實時轉化為產品升級,實現每月迭代用戶體驗矩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