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這是“對等關稅”,還是“濫施普課”關稅?

人民網 孫陽 吳成良
2025年04月04日18:4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美東時間4月2日,美方宣布對所有貿易伙伴征收“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該政策以所謂“對等”為名,採取“全球基准關稅”和“一國一稅率”的方式,試圖通過單邊調整關稅稅率應對其他國家所謂的“不公平貿易”。

從定義來看,“對等關稅”並不是真正的關稅,也沒有對等。所謂的“對等關稅”,是簡單根據美國對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逆差佔美國對該經濟體進口的比重測算出的,並非真正的關稅稅率,是粗暴的單邊霸凌。在美方簡單粗暴的理解下,一個經濟體對美國開征多少關稅,美國就會向對方開征同等幅度關稅。事實上,“對等”意味著不僅要平等,更應互惠。

從規則來看,“對等關稅”違反國際規則。WTO給予發展中經濟體特殊與差別待遇,允許發展中經濟體適當提高進口關稅。同時,根據世貿組織框架下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成員國通過多邊談判確定的關稅減讓承諾具有法律約束力,非經協商一致,任何成員國不得擅自提高稅率。美方單方面確定美國對其他國家商品的關稅稅率,違背了最惠國待遇原則和關稅約束義務,是對多邊規則的無視。

從后果來看,“對等關稅”百弊無利。“對等關稅”挑起全球貿易大戰,撕碎“優勢互補”的供應鏈體系,將導致全球經濟與貿易萎縮,引發經濟衰退,不僅嚴重沖擊廣大發展中國家,也必將反噬美國經濟。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認為,受美國不確定的關稅政策影響,全球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放緩,分別下調2025年和2026年全球經濟增長率預期0.2和0.3個百分點至3.1%和3.0%。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英文Reciprocal一詞,除了常見的“互惠的、對等的”含義以外,還有“反向的、互逆的,互反的”的意思。美方所謂“對等關稅”,實則濫用霸權主義、揮舞關稅大棒,有專家將其音譯為“濫施普課”關稅。

1930年,美國出台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曾試圖通過加征關稅保護本土產業,但其引發的關稅戰,最終加劇了大蕭條。音猶在耳,前事勿忘。放下這份逆全球化、逆全球人心的“濫施普課”關稅,與貿易伙伴通過平等對話妥善解決分歧,方為正道。

(責編:楊曦、高雷)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