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故事匯丨營商環境 “優”無止境

營商環境是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軟實力”,更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
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指出,要堅決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各種障礙,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各類經營主體公平開放,繼續下大氣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要著力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要強化執法監督,集中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要認真落實各項紓困政策,提高政策精准度,注重綜合施策,對企業一視同仁。要進一步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每一項要求,都直擊當前經營主體反映強烈且集中的痛點。從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到多地“新春第一會”,優化營商環境成為高頻詞,通過“提升企業感受”讓改革舉措更好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成效。
“在現代經濟活動中,營商環境就像陽光、空氣、水和土壤,是讓經營主體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不可或缺的要素。”近日,國家發改委營商環境發展促進中心主任吳小雁做客人民日報“高質量發展故事匯”欄目時表示,優化營商環境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之舉,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前提。
優化營商環境向杭州學什麼?
2025年開年以來,各有“獨門絕技”的“杭州六小龍”刷屏全網,掀起科創熱潮。
六家科創新星都誕生於杭州,絕非偶然。
宇樹科技市場經理初陽表示,“一路走來,相關部門協助我們擴大廠房,幫助我們引進人才,並提供人才房政策替我們解決員工的后顧之憂。這讓我們可以心無旁騖地投身研發,全力搶佔機器人領域的技術高地。”
耐心與包容,是一座城市給予企業最大的誠意。“杭州六小龍”所處領域不一、技術路線不同,但只要談到營商環境,都會不約而同地為杭州點贊。
杭州高新區(濱江)海創服務中心主任李子強表示,“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和員工最有發言權。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我們秉承‘無事不擾、有求必應’,遵循‘有所為、有所不為’。針對不同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可能遇到的問題,我們努力搭建‘需求一窗受理、服務一站供給、發展一幫到底’的全生命周期政務服務體系。
營商環境像一面鏡子、一把尺子,反映著一個地區的政治生態和社會生態,檢驗著一方政府的行政效能和工作作風。
“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要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不斷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同時著眼解決企業經營發展中的難點堵點問題,確保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吳小雁表示,杭州持續性規模化產生“現象級新銳企業群體”的背后,是當地政府持之以恆加強創新支撐,為初創企業營造出“熱帶雨林”式創新生態。
為什麼說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法治保障是實現營商環境優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法治環境能夠促使市場經濟健康運轉。
知識產權是企業發展的命脈。對於上海華明電力設備制造有限公司來說,知識產權更是打開市場的鑰匙。
上海華明電力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常務副總朱強表示,分接開關本是一個舶來品。在我國也經歷了仿制到復制,再到自主研發三個階段。目前,公司在分接開關領域,已擁有超過300余項專利。
“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時常會面臨仿制品的挑戰。在企業面對同行惡意競爭時,相關職能部門能有力地為企業提供專業的指導,這種實打實的法治保障,比任何口號都讓我們安心。”朱強說。
吳小雁表示,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具有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面對國際、國內競爭環境,法治營商環境是企業的定心丸。
“普陀區作為民營企業集聚地,我們天天琢磨三件事:怎麼讓企業‘辦事’更省心、‘找錢’更容易、‘發展’更有勁。”上海市普陀區發改委副主任唐偉軍表示,普陀區通過“法治服務直通車”,一個電話,或者預約一下,專線、專人服務立馬到位﹔數字化企業“健康體檢”服務,為企業精准推送政策提醒,助企業提前發現痛點、提高風險防范能力﹔推進“首違免罰”和“輕微違法不予處罰”,僅2024年免罰金額達700余萬元。
發展的背后故事,是政府和企業的雙向奔赴。
“有力的法治保障可為經營主體發展保駕護航。哪兒的法治環境優越,那裡的企業就如同沐浴在充足陽光下的草木,生機勃勃。”吳小雁說。
優化營商環境如何兼顧“裡子”和“面子”?
馬來西亞貓山王榴蓮、新加坡肉骨茶、菲律賓椰子水、越南咖啡……一款款進口美味哪裡可以實現一站式購齊?答案就在廣西自貿試驗區南寧片區內的中國—東盟特色商品匯聚中心,東盟十國以及日韓澳新等地特色商品在這裡實現365天線上線下常態化展銷。
南寧市五象新區管委會財政局副局長鐘自敏表示,“農產品貿易一直是中國與東盟國家雙多邊合作的重點。如何進一步優化跨境貿易營商環境,怎樣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幫助外貿企業更高效、便捷、安全地進行貿易往來,是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全力為外貿企業打通堵點、難點、痛點,是我們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工作的落腳點。”
外資對中國的信任,源自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長期大勢,源自中國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源自中國不斷擴大的對外開放。
吳小雁表示,開放是最亮的投資路標。真正的開放,不僅體現在基礎設施的“硬聯通”,更在於制度創新的“軟聯通”,最終成就於產業協同的加速聯通。
營商環境,既是提升行政效能的“裡子”,也是與國際接軌的“面子”。
吳小雁表示,當前,我國營商環境建設取得巨大成績。但在實踐中,部分領域營商環境政策與經營主體感受間存在“溫差”。對此,要做到四個把握和四個突出:把握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突出政府主動作為﹔把握好政策供給與企業感知的關系,突出有感有得﹔把握好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的關系,突出系統聯動﹔把握好合理借鑒與中國特色的關系,突出交流互鑒。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隻有更好。吳小雁表示,錨定一流,不斷推動營商環境建設再上新水平,進一步激發億萬經營主體活力,必能為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注入不竭動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