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機器人 廣東打算怎麼做?

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2200億元,人工智能核心企業超過1500家,人工智能領域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全國第一﹔工業機器人產量超24萬台(套),在全國的佔比超40%﹔初步形成涵蓋“大腦-五官-肢體”的人形機器人全產業鏈……作為國內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鏈齊全、生態完備、應用場景豐富的集聚區,廣東接下來打算怎麼做?
近期,廣東制定出台了《廣東省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政策措施》),以支持、服務企業為導向,立足於強化資金、人才、用地等要素供給,從支持核心技術攻關、培育優質企業、打造應用場景、部署高能級平台、培養引進人才、推進標准體系建設等方面提出12條“干貨”政策措施,加快打造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高地,讓各具神態的“企業之樹”匯聚成生機盎然的“產業之林”。
落地生根,推進廣泛場景應用
樂聚(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自2016年成立以來,便專注於人形機器人的研發與生產,2023年發布了可跳躍、可適應多地形行走的開源鴻蒙人形機器人KUAVO(中文名:夸父)。
在樂聚(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在調試人形機器人“夸父”(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樂聚的目標一直很明確,我們不只是要做一台能跑能跳的人形機器人,而是要真正推動人形機器人賦能千行百業。”樂聚(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冷曉琨介紹說,樂聚將推動人形機器人在工業垂域場景產業化,解決招工難用工荒、非標工序自動化難、危險場景安全隱患等工業企業的普遍性困境。在該階段,人形機器人將深入傳統工業機器人難以應對的柔性制造、狹窄空間地形復雜多變等場景,發揮其靈活性、泛化性和通用性優勢,打通工業智能化“最后一公裡”。
隨著多領域大模型與場景的深度結合,人工智能已經成為推動各行各業效率飛躍的重要驅動力。
4月9日,廣東省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產品與服務新聞發布會在廣州召開。會上,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曲曉杰發布了8個行業大模型、30個應用場景、29個解決方案和13款智能終端產品。他表示,近年廣東持續關注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更加強調應用場景開放和提質降本增效。
8個人工智能行業大模型主要來源於工業、教育、安全等領域,均已在相關領域初步應用並取得顯著成效。在工業領域,廣東知業的精益人工智能平台將半導體封裝行業的產品質量提升約3%、產能提升約4%﹔博依特推出全球首個制漿造紙行業工藝大模型,平均生產效率提升10%、制造成本下降4%。
有了優質大模型之后,就可以在具體場景中去支撐應用,因此,廣東遴選出30個應用場景。在需求側出現大模型和應用場景,還需要在供給側有優秀的解決方案,對此,廣東還發布了29個人工智能應用解決方案。
集智聚力,激活開源創新共享生態
產業怎麼升級突圍?廣東提出“開源”。
開源是一種開放、共享、協同的創新協作模式,通過“集智聚力”機制實現多方協作創新,顯著降低技術門檻並整合產業資源。廣東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通過技術協作,聯合共建面向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的開源社區、開源生態中心和相關公共服務平台。通過開源社區吸引開發者參與,形成技術迭代和與產業融合的正向循環。
“廣東錨定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高地目標,釋放開源‘乘數效應’,以多元舉措激活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開源創新生態。”曲曉杰介紹說,廣東通過政策賦能驅動開源發展,已聚集上百萬的開源開發者,部分企業位列全球開源企業榜單前十。
在廣汽研究院,人形機器人團隊的周仁義在演示GoMate機器人互動功能(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未來,廣東每年將遴選不超過5個優質開源社區及生態中心,按其上年度審定運營費用的30%給予資助,單個項目最高支持800萬元。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全國乃至全球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都有廣東身影。同時,廣東的產業發展,也具有多方聯動的特色。為壯大開源生態,廣東鼓勵企業、科研機構等共建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相關開源社區,為整個領域迎來蓬勃發展。
曲曉杰表示,“技術價值源於應用實踐,成果生命力在於落地轉化。我們積極推動企業發布開源基礎框架,賦能機器人、家電、汽車等產業,構建開放應用場景,加速開源技術產業化應用與商業化路徑探索。”簡單來說,就是實現“技術造血”與“產業反哺”的良性循環。
真金白銀,政府資金+市場資本雙集聚
《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加快培育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廣東對該領域獲評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在省級支持的基礎上再“加碼”,鼓勵地市給予獎勵,省財政進一步按照地市獎勵資金1:1予以激勵。“真金白銀的獎補支持能夠支持我們走的更快更穩。”廣東金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I大數據事業部副總經理歐陽小燕說。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曾進澤說:“我們計劃進一步加大對標杆應用的扶持力度。比如在工業領域每年遴選10個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標杆案例,對每個入選案例給予最高800萬元的獎勵,從而帶動人工智能應用水平整體提升。”
廣東省財政廳副廳長李樹林說,2025年,廣東省財政年初預算安排涵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在內的“制造業當家”相關資金262億元。“近年來,廣東已通過省創新創業基金、產業發展基金、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等政府投資基金支持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項目,投資額超230億元。”
真金白銀來自政府,更來自市場,在國內資本加碼布局下,全球資本也集聚廣東。今年3月,廣東省出台《廣東省推動海外主權基金來粵投資的若干措施》,包括推動海外主權基金在粵設立辦事機構、支持合資設立“鏈主基金”、加大海外主權基金在粵項目增資擴產等九條具體措施,進一步推動海外主權基金持續加碼對廣東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等關鍵領域的綠地投資、股權投資,形成資本與優勢產業雙向賦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