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封鎖數據庫卡不住中國科研的“脖子”

胡定坤 於紫月
2025年04月15日08:44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封鎖數據庫卡不住中國科研的“脖子”

日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發布文件,宣稱自2025年4月4日起,禁止位於中國、俄羅斯、伊朗等受關注國家的機構訪問NIH受控訪問數據庫。據悉,人類基因型和表型數據庫(dbGaP)、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基因組數據共享中心、SEER癌症監測數據庫等相關研究的重要數據庫均在封鎖之列。

NIH此舉的依據是2024年美國司法部出台的規則,將超過一定規模美國人的基因組學、個人健康等數據納入“敏感個人數據”,防止受關注國家獲取和使用這些數據,從而損害美國國家安全。可以說,在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愈發嚴重、對華科技遏制日益加劇的大背景下,限制生物醫藥領域關鍵數據庫的使用並不意外。早在2022年,美國著名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就已發文建議“研究進一步的限制措施”,防止中國通過各種途徑獲得美國基因組和醫療數據。

毋庸諱言,短期內,NIH封鎖數據庫會給我國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帶來一些影響。由於起步較晚,我國類似數據庫的數據質量和國際影響力距離NIH數據庫仍有一定差距,加之國際學術期刊對基於美西方數據庫研究論文的“鐘愛”,導致我國部分研究人員較為依賴“國際主流”數據庫。NIH的禁令將給他們的科研工作帶來挑戰:一是未來難以獲得更新的數據﹔二是正在進行或計劃進行的、基於被封鎖數據庫的研究,也許很難在國際上公開發表,因為期刊公司可能擔憂觸犯美國法規、招致“長臂管轄”。

但是,短期的壓力后面則隱藏著長期的機遇。現在沒有人會懷疑建設或應用我國數據庫的緊迫性,NIH的封鎖必然會使我們的相關工作大大提速。我國有巨大的人口基數,多樣化的民族和地域差異,全球規模最大的醫療衛生機構,極其卓越的基因測序、超級計算、雲存儲、人工智能等基礎設施,龐大且高質量的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研究隊伍。無論是從基因資源的豐富性、採集的便利性,還是測序和科研能力上看,我們都有能力建立起全球領先的生物基因數據庫。NIH的封鎖,絕對卡不住中國科研的“脖子”。

在人工智能時代,數據是一種重要的資源,與稀土、石油等傳統資源類似,也已經成為國際力量角逐的重要領域。NIH對華封鎖數據庫提醒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數據戰”的可能性。對於各個科研領域的國際主流數據庫,我們要進行跟蹤、研究甚至備份﹔但更重要的是,要盡快在重要領域建立自己管理、來源可控的高質量數據庫,這才是防止對方突然斷供的根本途徑。

當我們實現了數據上的自立自強,再也沒有誰還會提出對中國封鎖數據庫,因為這不是在遏制中國,而是要將自己與全球最具規模、最有價值的數據資源脫鉤。

(責編:楊曦、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