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為什麼中國能“奉陪到底”?

2025年04月17日19:11 | 來源:人民網-中國經濟周刊
小字號

  本刊記者 王紅茹

  面對美國濫施關稅,中國態度很明確: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

  這個表態,相當硬氣。

  4月16日,中國一季度經濟運行數據公布,GDP增速達5.4%,實現良好開局。4月14日,海關總署發布外貿首季報,2025年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0.3萬億元,同比增長1.3%。

  可以說,中國經濟韌性不減,平穩開局。

  雖然美國濫施關稅的影響在二季度會逐步顯現,但一季度的“開門紅”,足以為接下來我們應對困難挑戰,積累信心和底氣。

  中國敢放言“奉陪到底”,並不是逞一時意氣。

  自上一輪美國濫施關稅以來,中國積極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如今的中國經濟,體量更大,韌性更足,后手也更多。

  中國早就不是“兩頭在外”的以外貿為主導的經濟體了。去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8.8萬億元,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44.5%,幾乎快佔到了一半,消費已經成為拉動經濟的主引擎。

  目前,從中央到地方,中國把“全方位擴大內需”作為頭號任務,努力促增收、擴消費。只要我們把14億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搞活,中國經濟就有了厚實的底座。

  作為制造業大國,中國向全世界提供的商品也不隻有襪子和襯衫了,我們的高科技產品正在驚艷世界。

本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 攝

  新能源、鋰電池、光伏,哪一個在全球都是數得著的,這些都是我們出口的拳頭產品,也是外貿新增長點。

  就拿新能源汽車來說,去年中國汽車出口600萬輛,其中新能源車就佔了200萬輛。對中國來說,這可是頭一回。國產新能源車直接把中國汽車產業帶上了國際舞台。

  其實,美國一直在防范中國的高科技產業發展,限制高科技產品對華出口。前幾年,因為中美貿易戰,制造業中的“卡脖子”問題一度凸顯。但7年過去,中國在新能源、AI、智能制造、稀土提煉、光伏硅片、鋰電池材料等關鍵領域,都樹立了自己的優勢地位,讓美國不能小覷。

  貿易戰倒逼我們變得更加強大。

本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 攝

  2024年中美雙邊貨物貿易額達6882.8億美元。美國濫施關稅,對我國GDP增長有較大壓力。

  最近,記者採訪了不少外貿領域的企業家。他們雖然有憂慮,但更多地表達了信心:美國這些套路,他們7年前就見識過,生意不也做下來了嗎?

  他們對記者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美國把門關上,我們就開辟新航道。外貿人都明白,與其跟美國死磕,不如把歐洲、中亞、非洲、東南亞這些市場做透。

  寧波新東方工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朱秋城常年跟美國做生意,他感受最深的是,美國政策“變臉”太快,政策朝令夕改,讓他和許多外貿人都不太敢再接美國的訂單了。他們已經在考慮將業務轉向東南亞以及其他新興市場,尤其是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項目。

  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這7年間,中國外貿做了很多新布局。有這樣一組數據——

  2024年,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22.07萬億元,同比增長6.4%﹔今年一季度,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同比增長7.2%,貨物進出口額佔中國進出口總值的比重超過50%。現在每10塊錢的外貿生意,就有5塊多是跟這些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做的,多元化市場格局正在形成。

  如今,中國已是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一帶一路”已經成為我國外貿的頂梁柱。

  中國對美國出口市場的依存度也在下降。2018年,我國對美國的出口額佔出口總額的比重是19.2%,2024年已經下降到14.7%。

  中國正逐步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轉向更加多元化、均衡的貿易格局。

大批國產汽車在山東港口煙台港集結等待裝船出口(1月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當然,面對挑戰,還有一些外貿企業做起了“出口轉內銷”生意。

  廣東一家生產耳機等電子產品的企業,公司3年前還有穩定的外貿訂單,利潤也穩定在1000萬-2000萬左右。但這兩年,由於外貿訂單波動,他們對公司的產品進行了戰略性大調整:把原來出口的大部分產品份額都轉到內地銷售,外貿訂單隻保留了很小一部分。

  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有出口實績的10萬家企業中,接近85%的企業同時開展了內銷業務,內銷金額佔銷售總額的近75%。

  如今,面對美國的關稅沖擊,國家鼓勵企業“出口轉內銷”,近期也出台了相關政策,比如採取組織外貿優品內銷活動、推動內外標准認証銜接、加強內外貿一體化政策支持、建設綜合服務平台等措施,幫助外貿企業更好依托國內市場,有效應對外部沖擊。

  一些電商平台充分發揮渠道優勢和技術能力,通過加大補貼、搭建內外貿一體化聯動平台等多項舉措助力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

  從政府到企業,從平台到消費者,中國上下正團結一心,全力支持外貿企業渡過難關。

  有外貿企業家說得好:拿著世界地圖做生意,市場不隻有美國

(責編:牛鏞、岳弘彬)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