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緊握“節水”之筆 做好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大文章”

歐陽易佳
2025年04月24日09:3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水資源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是生態環境的控制性要素。近日,水利部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印發《關於全面構建節水制度政策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建立健全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三大領域”制度體系,推動節水事業高質量發展。

“《意見》的出台對我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中國水利學會正高級工程師李貴寶表示,《意見》集中讓管水涉水的部門聯合發力,開展全面構建節水制度政策體系,從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和城鎮節水降損三大領域共計提出15個體系,並有五條強化政策支持和機制保障作為后盾,到2035年,可以形成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節水制度政策體系,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農業是用水大戶,如何在保障農民利益的同時,有效引導農民節約用水?《意見》明確,農業是用水大戶,節水潛力巨大,要加快完善農業節水增效制度政策,建立健全科學灌溉制度體系、用水計量監測體系、農業水價政策體系、節水市場制度體系、節水技術及服務體系。

“農業是節水最大潛力所在,要把推動農業節水增效放在節水事業發展的首位。”李貴寶表示,我國東西南北農業生產條件差距較大,需要加強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研發、集成和推廣應用。發揮高效節水灌溉設備生產企業、技術推廣與服務組織等作用,培育專業化技術服務隊伍。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等參與農業節水服務,激勵規模化集中種植和種糧大戶節水引領效應,構建完善的高效節水灌溉服務網絡。

“隻有全面提升農業灌溉用水計量監測覆蓋面、准確性,才能從根本上控制農業用水量過大過多的局面。”李貴寶認為,需要完善農業用水計量監測設施建設和管護,結合大中型灌區現代化改造等項目實施,因地制宜完善供水計量監測體系,暫不具備直接計量條件的機井或泵站推進“以電折水”。

李貴寶提出,要在總體上不增加農民負擔的前提下,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動態調整農業水價,合理反映供水成本和水資源稀缺程度。引導支持地方人民政府健全與節水成效、調價幅度、財力狀況相匹配的精准補貼機制,多渠道籌集資金,重點補貼種糧農民定額內用水的提價部分。實施規模化種植經營,調動農業用水大戶種糧大戶的節水積極性、主動性,採取多種形式給予節水的用水戶獎勵。

中國是世界上節水成效最顯著的國家之一。自2000年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以來,20多年來,中國萬元GDP用水量下降82.8%,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86.8%,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12%左右。近10年,在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近1倍的情況下,全國用水總量實現了“零增長”。

“目前,我國正在全面推行水資源費改稅,以及全面實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未來幾年通過大力推廣合同節水管理,將形成先進節水技術及設備的需求牽引,和節水主體和節水企業的‘雙贏’。”李貴寶認為,特別是通過健全金融支持政策,推廣“節水貸”“取水貸”“水權貸”等融資服務,會有更多的用水戶願意節約用水。

李貴寶補充,節水是一項重要的社會性工作、系統性工程,推進行業節水技術要與社會個體節水意識提升同步發展。節水涉及個人、家庭、農戶、車間、園區等不同主體,需通過技術創新、政策引導和科普宣傳教育,讓節水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行動。

(責編:楊曦、呂騫)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