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舊換新加力擴圍 看廢舊家電如何重獲新生

在湖北武漢,上午10時許,一輛滿載廢舊家電的貨車駛入舊物處理工廠,車尾與全自動稱重卸貨線對接。隨后,舊家電一一稱重,被貼上條碼,分類存放進倉庫。
“條碼就是廢舊家電的‘身份証’,掃描條形碼,家電的入廠時間、種類、型號、重量等信息都可以立刻查到。”該工廠工作人員介紹,團隊建立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追蹤系統,實現了從原料入庫、出庫、拆解到產物出廠的全流程監管。
商務部近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以舊換新成效明顯,綠色智能產品銷售快速增長。一季度,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4.6%,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1.4個百分點。
去年以來,以舊換新政策持續加力擴圍,廢舊家電、汽車數量激增,舊物回收市場迎來了新的成長空間。
2024年,我國圍繞擴大有效需求,扎實推進“兩重”建設,加力支持“兩新”工作,設備購置投資增長15.7%,家電類商品零售額增長12.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300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
家電等消費市場顯著升溫,置換淘汰的廢舊物品數量也在激增,回收量、拆解量實現雙增長。商務部重點聯系企業數據顯示,2024年廢舊家電回收量同比增長14.83%﹔供銷合作總社家電拆解企業數據顯示,2024年規范拆解廢家電數量同比增長20%。
“隨著家電、汽車等領域的產品不斷更新,回收量、拆解規范化程度、廢舊家電再生資源利用率不斷提高,回收利用行業迎來新的成長空間。”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擴圍以舊換新政策是必要的,同時也需做好“后半篇文章”。
劉英建議,加強回收市場的配套服務建設,如支持引入專業的二手鑒定和估值機構,以完善第三方支持服務,形成綜合配套體系。健全完善的回收體系不僅能提升產業鏈和供應鏈效率,還能推動環保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為市場創造新的機遇。
乘著以舊換新政策的東風,不少企業開始積極完善回收體系,將“換新”與“收舊”鏈路有機融合。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以舊換新政策降低了更換家電的成本。以往,消費者手中的家電‘大塊頭’處理往往面臨諸多難題,如交易渠道不透明、價格評估不合理等。現在市場快速發展,消費者可以足不出戶就將舊家電換新,同時也能獲得相應的補貼。”山東青島某家電工廠產品銷售負責人表示,消費者“換新”更願意了,“去舊”方面還需要行業持續發力。
該工廠回收處理廠房內,全自動流水線上的機器人正在對廢舊家電零件進行檢測,從金屬材料拆解到電池無害化處理,對每台家電進行30多項檢測處理后,廢舊家電被精細化拆解成銅、鐵、鋁、塑料等材料,再循環利用率達95%以上。
“以舊換新政策確實給我們廠帶來了成長空間,是我們拓展市場、提升銷量的好時機,也是發展回收業務、完善回收體系的好契機。”上述負責人介紹,通過構建回收體系,該工廠能夠獲取大量有價值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經合理拆解和再利用,一方面能夠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與綠色環保的發展理念相契合。
以舊換新政策正如一把鑰匙,開啟了回收拆解量雙增長的大門,在為消費者帶來便利、為企業創造機遇的同時,推動行業朝著綠色、循環、可持續的方向邁進。
“建立健全完善的循環體系仍然存在著不少的‘堵點’,家具家電、汽車等消費品的回收服務環節不暢等問題仍然存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李長安認為,從企業層面來看,通過數字化手段健全銷售網絡有利於更好地實現銷回一體化。同時,回收的廢舊物資不能簡單報廢了之,要能進入再制造流程,進而實現以舊產新、變廢為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