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畫卷

趙化民
2025年04月29日08:38 | 來源:經濟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畫卷

  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今年一季度,全國鄉村旅游接待總人次為7.07億,同比增長8.9%﹔全國鄉村旅游接待總收入達4120億元,同比增長5.6%。鄉村旅游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與我國持續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息息相關。

  圍繞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目標,近年來,有關部門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形成系統化建設路徑。例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聚焦農村廁所革命、生活垃圾處理、生活污水治理等﹔《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明確以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核心﹔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展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健全聯農帶農機制、規范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等具體措施。這些政策一步步細化了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路徑,並在實踐中產生明顯成效。

  一方面,人居環境顯著提升,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顯著改善。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末,全國99.4%的村進村主要道路為水泥路或瀝青路,超過99%的村通寬帶互聯網,96.0%的村通自來水,87.6%的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74.5%的村有電子商務配送站點。群眾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現代鄉村產業持續優化。農業生產實現量增質優,一二三產業融合進程加快。2023年糧食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超4萬億元,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斷提升。全國開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的村佔比提升,帶動村民增收。

  不過,一些短板弱項仍客觀存在。例如,農村基礎設施不均衡,教育、醫療尤其是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部分鄉村建設同質化嚴重、規劃傳統特色缺失,產業融合配套不足,企業、農民參與機制不完善,鄉村人才短缺,等等。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可持續性。未來,須綜合施策、精准施策。

  發揮政策引導作用。鄉村建設應重視關懷老年群體,加快養老、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升農村老年人生活水平。鄉村規劃應突出地方特色,保持傳統鄉村田園牧歌式的意境,讓城市和鄉村各美其美、協調發展。

  深耕鄉村特色產業。要提高企業參與度,依托鄉村特色資源,通過多元模式,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發展。發展農文旅融合項目,如休閑農業、康養旅游等新業態。設立產業基地,吸納本地勞動力就近就業,開展技能培訓,提升鄉村宜業能力。推廣綠色技術,參與鄉村環境治理。應用智慧農機、綠色防控技術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參與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污水管網建設等環保項目,助力人居環境整治。

  加強鄉村人才培育。要讓農民成為鄉村建設的主體,針對農民開展農業技術、電商運營、鄉村旅游管理等技能培訓,提升“新農人”和“土專家”質量。優化人才引進環境,吸引農業科技、規劃設計、醫療教育等領域人才下鄉,完善人才服務配套。鼓勵人才參與基層治理,弘揚鄉土文化與文明風尚。構建人才長效發展機制,健全評價與激勵機制。

(責編:楊曦、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