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榴蓮“當日達”,我們能品出什麼?(觀象台)

同舟共濟、合作共贏。馬來西亞新鮮榴蓮最快不到18小時便能擺上國人餐桌,見証著開放合作的強大生命力
觀察中國進口水果市場,質地細膩、香氣四溢的馬來西亞貓山王榴蓮是當之無愧的明星水果,備受中國消費者喜愛。
對此,習近平主席深情點贊:“馬來西亞鮮食榴蓮一天之內就可以從果園運送到中國超市,深受中國老百姓喜愛。”
600多年前,鄭和7次遠洋航海中5次到訪馬六甲,由於鮮果無法長途運輸,曾以閩粵特產荔枝干饋贈馬六甲蘇丹,成就了中馬友好交往的一段佳話﹔600多年后,新鮮榴蓮從果園採摘、完成出口,再到空運清關、分揀配送,最快不到18小時便能擺上國人餐桌。
從歷史深處走來,透過榴蓮“當日達”,我們能品出什麼?
這其中,有物流技術的新突破。
從視若珍饈的荔枝果干到走入日常生活的鮮食榴蓮,歷史長河奔流至今,中國物流業加快向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新技術、新設備不斷涌現。這些向“新”攀“高”的探索,助推中國從物流大國昂首邁向物流強國,也讓“貨暢其流”照進現實。如今,不僅是馬來西亞的鮮榴蓮,依托跨境冷鏈物流體系,遠隔重洋的智利車厘子,也能一路保鮮、漂洋過海,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其中,有交通網絡的新升級。
九省通衢,鄂州花湖國際機場已開通95條國內國際貨運航線,“一日達全國、隔夜達全球”在這裡成為現實﹔西北邊陲,全國首趟鐵空聯運跨境班列抵達烏魯木齊,開辟鐵空聯運跨境物流大通道……新時代以來,我國國際航空貨運網絡不斷織密、全球海運連接度躍居世界第一、中歐班列基本覆蓋亞歐全境,一個開放共享、覆蓋全球、安全可靠、保障有力的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正加快構建,有力支撐“買全球、賣全球”。
這其中,還有對外貿易的新高度。
2024年,中馬雙邊貿易額達2120億美元,比兩國建交時增長近千倍,中國連續16年成為馬來西亞第一大貿易伙伴。在雙邊貿易的密集清單中,“水果奇緣”仍在濃情上演:中國人的餐桌上,出現更多來自馬來西亞的山竹、菠蘿蜜﹔吉隆坡的中餐館裡,鍋包肉、咕咾雞等傳統中國名肴廣受食客歡迎。
航海時代的遠洋饋贈、你來我往的貿易熱潮,共同見証著開放合作的強大生命力。
馬來西亞汽車品牌寶騰汽車與吉利汽車合作,聯合研發出馬來西亞首款國產新能源汽車﹔馬中關丹產業園與中馬欽州產業園聯動發展,開創“兩國雙園”產業新模式﹔中國企業承建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項目,未來東岸出產的榴蓮、菠蘿蜜等鮮果隻需幾天即可抵達中國西部腹地,比傳統航線節省近一半時間……
“小船孤篷經不起驚濤駭浪,同舟共濟方能行穩致遠。”從持續放寬外商投資市場准入,到深入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從連續舉辦廣交會、服貿會、進博會等經貿盛會,到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同各方分享超大規模市場帶來的發展機遇,不斷為地區乃至世界經濟帶來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歷史連接未來。從航海時代駛來的一艘艘“友誼之船”,正順應經濟全球化的大潮,向著繁榮發展的美好前景破浪前行。
同舟共濟、合作共贏,借用網友的一句話,榴蓮“當日達”,不香嗎?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30日 1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