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用“信用+質量”架起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的橋梁——

將“好質量”轉化為“好信用”(市場萬花筒)

本報記者 林麗鸝
2025年04月30日06:1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我們是農產品養殖加工企業,廠房已經抵押出去了,沒法提供抵質押擔保,現有抵押物貸款已經飽和了,但公司採購海參苗急需一筆資金,真是著急。”遼寧大連一家公司負責人邵俊杰來到銀行咨詢。

  “我們最近推出一款‘遼質貸’產品,不用傳統抵押物,而是看企業的質量資質,強化對企業質量改進、技術改造、設備更新等的金融服務供給,你們要不要考慮試試?”盛京銀行大連分行人民路支行行長王洋建議。

  “我們專注於創新,產品曾獲評‘遼寧優品’,不提供抵質押擔保,行嗎?”邵俊杰說。

  “你說的這些都有用,我們有專業團隊進行評估審批。”王洋說。

  經過審批,該公司獲得一筆490萬元的“遼質貸”貸款用於原料採購,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帶動了農業產業鏈質量提升。

  《質量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健全覆蓋質量、標准、品牌、專利等要素的融資增信體系”,引導金融機構運用質量融資增信手段對優質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開展金融服務,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去年5月,市場監管總局會同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質量融資增信工作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實施近一年來,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通過質量融資增信實踐,助力企業將“好質量”轉化為“好信用”,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了動力,為消費市場提供了更多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遼寧省市場監管局聯合多部門印發《關於開展“遼質貸”質量融資增信工作的通知》,組織指導盛京銀行、建設銀行遼寧省分行等金融機構開展“遼質貸”工作,強化對企業質量改進、技術改造、設備更新等的金融服務供給,更好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截至目前,已累計發放貸款14.95億元。

  吉林省市場監督管理廳等部門出台《質量融資增信服務實體經濟的若干舉措》,推行“質量+金融”模式。長春希達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是這一政策的眾多受益者之一。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質量融資增信為我們帶來了很多幫助。從去年到現在,我們從多家銀行獲得授信,在設備購置、技術升級等方面不再為資金投入發愁,可以一門心思提高產品質量。”

  黑龍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積極推進“龍質貸”融資增信工作。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征集有質量融資需求企業115家,需求總金額23.93億元,已促成40家企業獲得“龍質貸”貸款,累計金額13.6億元。比如,鶴崗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多家金融機構,打破部門壁壘,建立質量信息共享機制。通過推送企業質量信用報告,實現“一企一策”精准服務。

  東北三省健全質量融資增信體系,用“信用+質量”架起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的橋梁,讓“質產”變“資產”,促進企業進一步提質增效,增加優質供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30日 19 版)

(責編:袁勃、趙欣悅)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