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足用好財政政策提振消費

四川省通過“財政補貼+市場聯動”發放各類文旅專項消費券、雄安新區舉辦“購在雄安”政府促消費活動、西安發放體育用品類消費券……“五一”假期,各地紛紛推出促消費活動,有效激發群眾消費熱情,市場保持升溫勢頭。
推動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宏觀政策特別是財政政策大有可為。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提振消費是擴大內需、做大做強國內大循環的重中之重,這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做好提升消費能力、優化消費環境、增強消費意願等“必答題”。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財政政策可以通過社會保障、財政補貼、貸款貼息、稅收優惠等工具,促進解決制約消費的瓶頸問題。去年以來,一系列財政政策效果明顯,尤其是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有效促進消費回升,今年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6%,比去年全年提升1.1個百分點。擴大國內需求是我國長期戰略之舉,在當前外部沖擊影響加大之際,更要加緊實施、用好用足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進一步提振消費。
突出政策時效性。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已明確,正在共同發力顯效。政策的落地不能鬆勁,必須“能早則早、寧早勿晚”。隻有緊抓政策時效,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政策效果。今年我國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其中,5000億元用於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年初,中央財政就預撥810億元資金,搶抓春節“窗口期”,讓廣大消費者及時享受政策紅利,掀起消費熱潮。近日,又追加下達第二批810億元資金,持續支持各地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各地應加快已撥資金審核兌付,確保真金白銀優惠直達消費者。
強化政策精准性。針對制約消費的突出矛盾問題,突出重點、精准施策,把寶貴的財政資金花在刀刃上。對於增收減負難題,更大力度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多渠道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提升群眾消費能力。同時,財政補貼隻有切中消費者需求,才能更好拉動消費。今年擴圍提質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家電支持品類由8大類拓展至12大類,增加了手機、平板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提振消費效果更加明顯。政策靶向發力、精准支持,既有效擴大消費需求,也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增強政策協同性。提振消費需要加強財稅、貨幣、產業等政策的系統集成、協同配合,打出政策“組合拳”,特別是通過財政貨幣政策合力提供更多真金白銀的支持。通過財政貼息的方式,引導帶動信貸資源支持消費市場穩健發展。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大消費重點領域低成本資金支持。此外,還可以開展數字人民幣擴消費、惠民生推廣活動。財政政策和就業政策密切配合,通過安排就業補助資金、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支持援企穩崗,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對消費也能夠起到拉動作用。
“五一”假期消費熱潮,彰顯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與潛力。加緊實施各項宏觀政策,增強政策精准性、有效性,將進一步提升消費能力、釋放消費潛力,推動消費市場向好向新發展,為經濟發展注入更強勁動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