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家電換新熱潮涌動

周 雷
2025年05月04日08:55 | 來源:經濟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家電換新熱潮涌動

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東風勁吹,家電市場紅紅火火。“五一”假期,家電更新消費熱度高,更加節能、智能的高端產品頗受青睞,新興品類銷售快速增長,消費升級與產業升級相互促進態勢明顯。

市場熱度攀升

趁著“五一”大促,北京消費者劉鴻鵬來到位於南三環的一家家電賣場,以4.1萬元套購了10件家電,其中不乏洗碗機、烘干機、掃地機、淨水機等新潮產品。

“原本打算花2萬元添置幾件必備家電,趕上政策好,想買的家電也一再增加,預算雖超了不少,但很值!”劉鴻鵬算了這樣一筆賬,10件家電市場價5萬元出頭,由於一級能效(水效)產品可享受最終售價20%的“以舊換新”補貼,再加上廠商促銷讓利,一下子省了1萬多元。

“附近很多居民都有假期出行計劃,提前到店選購,4月30日銷售額同比增長213%。”蘇寧易購洋橋店店長常猛告訴記者,這家門店輻射周邊193個老社區,消費需求基本以換新為主。

在江蘇省興化市,家電賣場也是顧客盈門。隨著當地居民婚慶消費和返鄉青年為家人添置家電的需求集中釋放,蘇寧易購興化國際商城零售雲店客流量大增,“五一”假期前兩天銷售額同比增長200%。

“在縣域市場,年輕消費者對品質家電的需求已向一二線城市看齊。像洗烘套裝、75英寸以上大屏電視、嵌入式冰箱、洗地機、新風空調這些新趨勢產品,已成為‘新婚五大件’。”該門店店長聞璐說。

家電消費是我國居民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我國加力擴圍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將原來的8大類家電擴圍至12大類,其中新增加了微波爐、淨水器、洗碗機、電飯煲4類產品。同時,將每人可補貼的空調數量增加至3件。

政策深受消費者歡迎。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4月27日24時,全國12類家電以舊換新4941.6萬台。蘇寧易購數據也顯示,5月1日,其大店客流量同比提升150%,以舊換新銷售額同比增長61%﹔零售雲全國門店家電銷售同比增長104%。

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司長李佳路表示,家電以舊換新既是一項經濟政策,也是一項惠民措施。通過補貼優惠,讓消費者既“換得起”,又“換得好”,切實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高端新品走俏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發布的《2025中國家電消費趨勢白皮書》顯示,在國家政策強力推動下,家電消費綠色低碳化、智能融合化趨勢逐步走強,節能、智能成為影響消費者決策的關鍵詞,並在消費者群體中成功構建了“經濟激勵—認知升級—行為轉化”的閉環體系。

“‘五一’期間,海爾通過線上線下全渠道聯動,推出多款智能家電新品及優惠活動,銷售額同比增長超15%。”海爾智家中國區營銷總經理孫謙表示,企業把握消費趨勢,著力以AI科技創新和高端套系化產品滿足市場新需求。

海信視像科技助理副總裁、國內營銷總經理劉為杰表示,彩電市場熱點已發生明顯變化,百英寸大屏、Mini LED、AI交互、場景融合成為市場核心增長點。

今年初,海信發布RGB三維控色技術,解決了困擾行業多年的光色同控技術難題,並推出全球首款116英寸RGB-Mini LED電視。海信電視還內置18大AI智能體,為用戶提供更好的交互體驗。面向“五一”假期市場,海信推出“世俱杯百吋風暴”主題活動。僅5月1日,海信98英寸以上大屏電視銷量就環比增長79%。

市場未來可期

當前,我國家電市場已由增量發展階段進入增量和存量並重階段。數據顯示,我國主要品類家電保有量超30億台,以舊換新潛力巨大。

今年3月下旬,“2025全國家電消費季”在上海正式啟動。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依托加力擴圍家電以舊換新支持政策,優化“政策+活動”驅動機制,鼓勵廠商創新、平台讓利、企業優惠,進一步放大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效應,加快釋放家電更新消費的潛力。

據了解,海爾智家年內將舉辦1萬場“換新萬裡行”活動,新增8000余個縣、鎮銷售服務網點。該企業還提出從產品技術、服務透明化、質量驗証3個維度,打造業界標杆。蘇寧易購將深入全國超5萬個社區設立“國補煥新服務站”,提供便捷換新體驗。

蘇寧易購門店管理中心負責人顏正坤表示,為助力體驗式消費提質升級,近日開業的兩大蘇寧易購Max超級體驗店,將聚焦家庭場景解決方案,聯合國內外家電知名品牌打造1︰1家庭空間,提供從家裝局改、中央集成到家居美學融合的全鏈路服務。

科沃斯集團董事、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冷泠表示,在以舊換新政策的引領下,科沃斯集團實現快速增長。為緊抓機遇,添可將加速智能家居清潔、智能烹飪料理和智能健康生活三大品類的核心技術迭代,針對全球用戶場景需求開發差異化產品,為品質生活添彩。

業界普遍認為,在政策支持和科技創新共振效應下,家電消費潛力將進一步釋放。奧維雲網大家電事業部副總經理裴東敏預計,隨著國補資金通路優化,以及新一輪促銷旺季到來,二季度或將創出今年家電市場大盤同比高點。

(責編:羅知之、申佳平)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