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齊發聲:應對外部沖擊 我國金融市場韌性較強

人民網北京5月7日電 (記者黃盛) 記者從今日國新辦舉行的“一攬子金融政策支持穩市場穩預期”新聞發布會上獲悉,4月份以來,盡管面臨比較大的外部沖擊,國內金融體系仍然保持穩健,金融市場展現出較強韌性。
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經濟金融秩序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表示,從金融市場看,一季度表現良好。股市運行總體平穩,交易較為活躍,上証指數保持在3300點左右。債券市場在經濟信心提升的帶動下自我校正。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較去年末小幅升值1%左右,跨境資本流動相對均衡。
“上証指數在4月7日下跌后迅速反彈並企穩,目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徘徊在1.65%左右,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略有貶值后目前回升到7.2元左右。”潘功勝說,當前,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經濟碎片化和貿易緊張局勢加劇,擾亂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引發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削弱全球經濟增長動能。
他說,人民銀行將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與合作,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經濟金融秩序。同時,統籌金融開放與安全,探索拓展央行宏觀審慎和金融穩定的功能,堅定維護中國的匯市、債市、股市等金融市場平穩運行。
制定實施護航外貿發展系列政策措施
對於外貿依存度較高的企業,除了“不斷貸、不抽貸”之外,是否有其他幫扶措施?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對此表示,在當前外部沖擊影響加大的背景下,將制定實施銀行業保險業護航外貿發展系列政策措施,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從金融方面持續加大支持力度:
一是強化金融紓困,將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擴展至全部外貿企業,推動銀行加快落實各項穩外貿政策,確保應貸盡貸、應續盡續。對受關稅影響較大、經營暫時困難的市場主體,“一企一策”提供精准服務。
二是加力穩定出口,優化出口信用保險監管政策,提高承保能力,提供優惠費率,實施快賠預賠,穩定企業接單和出口信心。督促機構做好跨境電商、海外倉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服務,支持發展專屬保險,引導銀行推出綜合性、一站式服務,支持外貿新業態發展。
三是助力擴大內銷,強化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的融資保障,指導組建“內貿險共保體”,推出專屬產品,推動內貿險擴面提額。多措並舉支持提振消費、擴大內需,為外貿企業拓銷路打開空間,助力加快內外貿一體化。
A股上市公司具備強大韌性和適應能力
証監會主席吳清表示,美國濫施關稅嚴重沖擊了全球經貿秩序,上市公司生產經營不可避免會受到直接或間接影響,部分對美出口佔比較高的公司受到影響更大一些。A股上市公司作為中國經濟的優秀企業群體代表,具備強大的韌性和適應能力:
首先, 超大規模的內需和潛在需求是最大底氣。A股上市公司近九成收入還是來自國內,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決定了上市公司經營績效將持續穩健增長。2024年度有四分之三的上市公司是盈利的,五成的公司利潤是增長的,特別是人工智能引領科技產業浪潮,半導體、消費電子等相關行業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12.9%。與此同時,A股全市場分紅、回購創了歷史新高,滬深300指數股息率達到3.6%。今年一季度,從季報看上市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3.6%,其中實體經濟類上市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4.3%。
其次,構建多元化出口市場成效顯著。自2018年美對中國加征關稅以來,A股上市公司逐步調整完善海外產能布局,進一步開拓新市場。出口收入2018年是9萬億元,2024年是9.4萬億元﹔同時,對美直接出口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佔比明顯下降。
第三,出口競爭力不斷提升。“中國制造”已經深度嵌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A股上市公司在產品品質的穩定性、規模生產的經濟性、技術的創新性等方面,都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4月7日以來,已經有近350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購增持計劃,這體現了上市公司對自身價值和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吳清說,証監會將繼續促進資本市場功能發揮,在加強監管的同時要努力傳遞監管溫度,盡力幫助受影響企業應對美加征關稅的沖擊。一是進一步加大走訪幫扶﹔二是優化監管安排,對於確實受關稅政策影響比較大的上市公司,在股權質押、再融資、募集資金使用等方面增強監管包容度,幫助紓困解難,進一步完善信息披露豁免相關規則,進一步引導上市公司加強與投資者有效溝通﹔三是支持轉型升級、特別是支持上市公司通過並購重組轉型升級﹔四是強化多層次資本市場產品和服務支持,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股、債、REITs等工具開展直接融資,鼓勵符合條件的境內企業依法依規赴境外上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