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基建加速國產化 筑牢數字經濟自主根基

舞台上,人形機器人揮舞的紅綢裡搭載著國產算力的新高度﹔電商購物節的億級訂單背后,是國產服務器集群在毫秒間完成數據交互﹔智慧城市的千萬個物聯網終端裡,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統編織了安全高效的數字網絡……
從硬件設備到軟件系統,從核心技術突破到產業生態構建,我國互聯網行業正在重塑信息基礎設施布局。一場以“自主可控”為核心的變革,正成為互聯網行業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夯實發展韌性的重要選擇,加快助推我國數字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
當前,全球科技創新合作與競爭並行深化,我國互聯網企業不斷加大在信息基礎設施領域的投入,其中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依賴進口的局面仍然暴露出潛在風險。因此,加速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互聯網基礎設施,既是抵御外部風險的“護城河”,更是搶佔科技制高點、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抉擇。
危機孕育轉機,壓力催生變革。從中央到地方,“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被多次寫入“十四五”規劃、政府工作報告等重要文件。政策東風之下,我國互聯網行業認識到:隻有將核心技術握在手中,才能在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如今,加速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國產化已成行業共識。以京東與鯤鵬的合作為例,雙方早在2023年就展開深度技術協同,針對電商平台的海量數據處理、高並發交易等場景,聯合優化鯤鵬服務器的硬件架構與軟件適配方案。華為雲、阿裡雲等企業則通過“硬件開放、軟件開源”的策略,助推互聯網行業國產化生態普及。
互聯網信息基礎設施國產化的實踐,折射出我國數字經濟從“規模擴張”向“創新提質”的深刻轉變。
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信息基礎設施國產化既是應對挑戰的 “防護盾”,更是開拓新局的“金鑰匙”。隨著政策支持持續加碼、技術創新不斷突破、應用場景日益豐富,我國互聯網行業將以自主可控的信息基礎設施為支撐,在全球數字經濟競爭中佔據更堅實的戰略地位,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的數字動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鐵路“五一”假期運輸圓滿收官 多項運輸指標創歷史新高
- 人民網北京5月7日電 (記者王連香)記者從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鐵集團)獲悉,4月29日至5月6日鐵路"五一"假期運輸期間,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1.51億人次、同比增長10.6%,其中5月1日發送旅客2311.9萬人次,創單日旅客發送量歷史新高,國家鐵路累計發送貨物8948.1萬噸、同比增長4.6%,呈現客貨運輸兩旺態勢,全國鐵路運輸安全平穩有序。 國鐵集團運輸部負責人介紹,今年"五一"假期鐵路客流保持高位運行,貨運市場需求旺盛,鐵路部門統籌用好線路、車站、裝備等資源,精心組織客貨運輸,全力服務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平安便捷溫馨出行和國計民生重點物資運輸。…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