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總局: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民企提供“一業一策”

人民網北京5月8日電 (記者羅知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有關情況。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叢林在發布會上表示,對於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民營企業,金融監管總局把發力點放在“一業一策”上,立足行業產業特點,提供有針對性、專業性的金融服務。
叢林介紹,在近年來民營企業表現亮眼的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領域,著力完善科技金融服務模式。首先是促進投融資結合,金融監管總局正在開展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的股權投資試點,支持投資科技創新企業,目前已經設立了74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另外,在18個試點城市落地了科技企業並購貸款,支持科技企業暢通資本循環。其次是創新增信方式,推動建設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驗區,優化知識產權的登記、評估、處置、補償等相關政策,助力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與財政部門聯合出台了支持科技創新擔保計劃,為科技型、高新技術、專精特新等中小企業的貸款提供專項擔保。到今年一季度末,全國高新技術企業貸款余額17.7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0%。第三是支持科技成果轉化,面向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開展了兩項保險補償試點,目前已經累計提供風險保障超過萬億元。
在以中小微民營企業為主的外貿、消費領域,金融監管總局首先是在小微融資協調機制中單列了外貿板塊,全面梳理外貿企業清單,優先走訪對接融資。另外,以短期出口信用險來支持出口貿易,今年一季度承保金額已經超過了2400億美元,一些對外貿起到重要支撐作用的產業,像電子信息、現代化工、整車工程機械等領域,承保金額大幅度上升。創新“跨境電商保”模式,支持外貿新業態,指導保險公司開發專屬的保証險產品,為跨境電商的境內採購提供信用保障。加大對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文化旅游、教育培訓、健康養老等領域的信貸投放,支持消費服務業的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在鼓勵民間投資方面,金融監管總局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就融資對接建立了專門的工作機制,形成了重點民間投資項目清單,並向銀行推送,指導銀行自主對接融資服務。一些地方有很好的實踐和探索,比如有的地方搭建了專門的線上對接平台,銀行可以通過平台獲取項目信息,運用大數據技術,精准識別與信貸政策相匹配的項目,實現了從“項目找資金”變成“資金找項目”,有效提升對接的效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