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守護城市樹木健康

最近,北京、上海等城市部分路邊的樹木纏上了“黃腰帶”——新型防虫膠帶。那麼,“黃腰帶”防病虫害效果如何?它的防治原理是什麼?除了“黃腰帶”還有哪些虫害防治手段?科技日報記者日前就此採訪了重慶三峽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教授甘麗萍。
利用害虫趨黃性
“黃腰帶”的顏色並非隨意選擇。甘麗萍說,蚜虫、白粉虱、潛葉蠅等害虫有趨黃性,科研人員通常利用這種趨黃性誘捕目標昆虫。例如,在蔬菜園和果園內粘貼黃色黏虫板,在森林的地面擺放黃色盤子,便可誘捕飛虱、跳甲等害虫。“黃腰帶”與這些誘捕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鮮艷的黃色能夠引誘害虫主動飛向表面涂有特殊黏性物質的膠帶。一旦害虫接觸膠帶,就會被牢牢黏住,從而達到高效殺虫的目的。
記者發現,“黃腰帶”多纏在樹干1.2米處。對此,甘麗萍說,高度的選擇也有科學依據。首先,大多數害虫的活動范圍為距離地面1米至2米處,纏在距地面1.2米處的“黃腰帶”,可以吸引大部分害虫。其次,因“黃腰帶”需要定期更換,1.2米的高度方便工人操作,也不會破壞城市樹木的觀賞性。
不僅如此,“黃腰帶”多由可回收的聚乙烯塑料制成,表面涂的膠為幾乎沒有味道的純天然生物膠。這不僅減少了空氣污染,更避免了化學藥劑導致的害虫抗藥性增強問題。
甘麗萍認為,相較於傳統的化學防治方法,為樹木纏“黃腰帶”的做法充分利用了害虫的趨黃性和生物習性,是一種環保、簡單的物理防治方法。
多種手段齊發力
“以往,物理防治方法和生物防治方法多用於大型果園或農田的病虫害防治,現在被逐步應用在城市樹木上。”甘麗萍介紹道,除了纏“黃腰帶”,黑光燈誘捕法、性激素誘捕法等物理防治方法也被用於城市綠化病虫害防治。
黑光燈誘捕法利用害虫的趨光性,在樹上安裝黑光燈,通過發射特定波長的紫外線吸引害虫,再結合物理裝置實現誘捕。性激素誘捕法則通過在樹上懸挂涂有性激素的誘捕器,吸引雄性害虫以達到殺虫目的。
甘麗萍補充道,生物防治方法也是綠色防治害虫的方式之一,即採取以虫治虫、以鳥治虫、以菌治虫和以植物治虫等方式,用一種生物去對付另外一種生物。
以虫治虫是較為常見的生物防治方法。防治人員會利用寄生蜂的寄生特性來控制害虫數量。例如,中紅側溝繭蜂等寄生蜂會將卵產在害虫棉鈴虫體內。當寄生蜂的卵孵化后,幼虫會以棉鈴虫的組織為食,致使棉鈴虫生長發育受阻甚至死亡,從而達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以菌治虫的方法更為豐富。蘇雲金杆菌能產生伴胞晶體蛋白,當夜蛾類幼虫等鱗翅目害虫取食含有該菌的物質后,伴胞晶體蛋白在害虫腸道鹼性環境下被激活,破壞害虫腸道細胞,進而使害虫染病死亡。真菌白僵菌則通過孢子接觸鬆毛虫體表,在適宜條件下萌發長出菌絲,穿透體表進入虫子體內,大量繁殖並分泌毒素,致使鬆毛虫因生理機能紊亂而死亡。
以鳥治虫是城市樹木虫害防治的重要方式之一。為發揮鳥類的治虫作用,一些城市在樹木繁茂區域懸挂巢箱,為大山雀等益鳥以及其他有益生物打造適宜的棲息之所。這種方式不僅保護了鳥類種群,還能借助鳥類對城市害虫進行有效控制。
以植物治虫是利用植物自身的有效成分來防治害虫。比如,植物源農藥苦參鹼對蚜虫、紅蜘蛛等害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植物源農藥印楝素的應用范圍更廣,能夠防治多達250余種害虫,包括鱗翅目、鞘翅目、雙翅目害虫以及地下害虫。
“我們常見到的給樹干涂白是一種性價比高、副作用小的化學防治法。”甘麗萍說,用礦物源藥劑石硫合劑涂白樹干,可以達到殺菌殺害虫的效果。涂料具有肥藥雙效的特性,毒性低,藥效持久,且不易讓害虫產生抗藥性,至今仍是城市樹木常用保護方法之一。
“目前,一些城市正在探索將人工智能技術用於城市樹木病虫害監測。未來,城市綠化病虫害防治技術將會更加環保、可持續。”甘麗萍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