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全國157家培養單位已設立科技小院1800余個

2025年05月11日09:04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科技日報訊 (記者馬愛平)“科技小院是培養研究生的重要平台,更是‘三農’工作的主戰場。”5月8日,在2025年全國科技小院大會上,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杜江峰指出,截至目前,全國157家培養單位已設立科技小院1800余個,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坦桑尼亞、巴西等11個國家建設國際科技小院14個。

  科技小院,一頭連著高等學府,一頭連著田間地頭,是集科技創新、社會服務、人才培養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平台。“自2009年中國農業大學在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成立全國第一家科技小院以來,曲周縣在高產高效技術採用、糧食總產量、農民增收等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躍成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作為科技小院的誕生地,河北高度重視科技小院建設,積極動員全省高校、科研機構等參與其中、發揮作用。”河北省副省長、省教育廳廳長董兆偉表示。

  去年以來,邯鄲市在全域推廣科技小院模式,與中國農業大學等高校院所密切協作,累計設立42家科技小院、實現20個縣(市、區)全覆蓋,研發推廣250多項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為全市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了科技動力。

  “農民地裡的問題沒有專業區分,從種到收,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需要師生們設計多目標協同、多學科交叉、多界面互作、多主體融合的系統解決方案。我們每個小院都要設計一個‘2+X’的試驗模式,其中的‘2’是學生在農民田地裡設置的優化改進方案和農民的傳統生產方案,‘X’是對某一個特定生產問題進行專項攻關,以實現‘精准破題’。另外我們還要調研30個農戶,跟蹤監測50個地塊,組織一個最少百畝的示范方,讓學生們與農戶同吃同住同勞動,在解決實際生產問題中錘煉本領,這就是‘從生產中來、到生產中去’的實戰性科技創新。”科技小院創始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福鎖表示。

  科技小院在“2+X”的試驗模式基礎上,已發展出“3+X”“4+X”的多元試驗模式。

  “如駐扎在曲周縣的4名研究生,在自己流轉的千畝土地上,與農民一起開展小麥—玉米綠色種植試驗與示范,取得了中低產鹽鹼地千畝示范方‘綠色噸半糧’的歷史性突破,增產40%以上,增效40%,減排46%,節水30%,每畝地平均增收795元。”張福鎖說。

(責編:王仁宏、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