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促進物價合理回升有多維積極意義

蘇向杲
2025年05月12日08:58 | 來源:証券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促進物價合理回升有多維積極意義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發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在下一階段貨幣政策主要思路中提到,“把促進物價合理回升作為把握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動物價保持在合理水平。”這是央行連續三個季度在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作出該表述。

物價水平向來備受市場關注。通常而言,物價走勢既會影響政府部門制定穩增長政策,也會影響企業投資計劃和定價策略,同時還會影響居民的實際購買力和消費信心。這些因素最終都將反映在金融市場的定價機制中。

結合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及最新物價水平來看,物價仍有回升空間。據國家統計局5月10日發布的數據,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1%,同比下降0.1%﹔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環比下降0.4%,同比下降2.7%。筆者認為,通過貨幣政策等途徑促進物價合理回升,既有必要,又有多維積極意義。

首先,有利於穩定市場信心,提振經濟增長預期。

物價水平在較短時間內持續上漲可能會引發通脹,損害經濟健康運行﹔而持續下跌則會導致通縮,長期通縮也可能引發經濟增長停滯。因此,各國央行普遍將“穩定物價”作為貨幣政策基本目標之一。從我國實踐看,去年以來央行等部門通過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強化逆周期調節,對推動物價合理回升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前,進一步促進物價合理回升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當物價水平持續低迷時,消費者可能延遲消費以待更低價格,這不利於促消費擴內需﹔另一方面,物價持續低迷會影響企業的投資積極性,並引發諸多連鎖反應。國際經驗顯示,物價持續低迷是個別發達經濟體經濟長期停滯的重要原因。而促進物價合理回升具有穩定市場信心、提振經濟增長預期的作用。就我國現狀而言,今年一季度,核心CPI同比上漲0.3%,保持溫和漲幅,PPI降幅較上一年四季度有所收窄。此外,雖然4月份CPI出現同比微降,但環比有所上升,且核心CPI環比由平轉漲,上漲0.2%。由此可見,我國物價水平出現諸多向好變化。未來在各項利好政策加持下,物價的合理回升有望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

其次,有效激勵消費和投資,促進經濟良性循環。

鑒於快速通脹與持續通縮的雙重危害,全球主要經濟體普遍將2%左右的通脹率設定為政策目標,適度通脹通常被視為經濟健康的表征。這一政策目標的經濟邏輯在於,物價的溫和上漲能夠通過以下機制激發市場活力:其一,在物價上漲預期引導下,消費者傾向於提前消費以避免未來價格上漲,直接提振短期消費需求﹔其二,物價上漲會導致實際利率水平下降(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脹率),這會提升企業和居民投資、消費的積極性,例如,在名義利率3%、通脹率2%的組合下,實際利率僅1%,既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又減輕家庭房貸壓力﹔其三,物價上漲會稀釋存量債務的實際價值,例如,在2%的通脹率下,企業固定利率債務的實際價值每年約縮水2%,有助於緩解償債壓力,釋放資金用於投資。

最后,促進穩外貿,助力國際收支動態平衡。

物價合理回升可通過匯率傳導、貿易結構調整、資本流動優化等多重渠道促進國際收支平衡。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適度的國內通脹將導致本幣購買力適度下降,進而通過匯率貶值提升出口商品價格競爭力,增加出口、減少進口,改善貿易收支狀況。國際上,一些經濟體也通過貨幣適度貶值以促進國際收支平衡。與之相對,物價持續下跌或低迷可能導致資本外流,進而擴大國際收支逆差。適度通脹則有助於修復市場信心,吸引外資流入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

總之,物價水平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本上由供求關系決定。從我國當前情況來看,提振物價的關鍵在於擴大有效需求,暢通供需循環。令人欣慰的是,我國已圍繞擴大有效需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且起到了十分積極的效果。筆者相信,未來隨著各項政策持續顯效,物價的合理回升將進一步促進經濟向好發展。

(責編:楊曦、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