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優智”鑽完井技術體系助力深海油氣開發

中國海油近日宣布,其在我國南部海域的某超深水探井,以11.5天高效完成鑽井作業,打破了我國3500—4000米超深水鑽井周期紀錄。此次突破驗証了我國自主深水鑽完井完整技術體系的先進性和超深水鑽完井領域的“優智”技術實力,對推動深水油氣資源規模性增長、加快深海油氣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海上鑽完井具有高風險、高成本、高技術“三高”特點,深水鑽完井的復雜程度則更高,風險更大。中國海油研究總院總工程師、鑽完井專家李中表示,目前我國深水鑽完井技術水平和作業能力均處於世界領先行列。“我們逐步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深水‘優智’鑽完井技術體系和精益管理模式,將深水鑽完井作業任務拆解成數百個‘常規操作’環節,並統籌多個專業技術團隊協同配合完成任務,實現深水鑽完井作業全流程的安全優質高效。”
“十四五”以來,我國深水井鑽完井作業量較上一個五年環比增長超74%,不僅支撐起大型深水油氣項目的建成投產和海洋油氣產量的持續攀升,更有力推動了我國海洋鑽完井技術的迭代突破。為加快深海油氣開發,中國海油在深水、超深水、高溫高壓、超高溫超高壓等多個高技術、高難度領域開展鑽完井作業,高效鑽探了“深海一號”一期/二期工程、陵水36-1等代表性深水氣田。
2024年8月7日,全球首個超深水超淺層大氣田陵水36-1成功鑽探發現,中國海油鑽完井技術團隊首創超淺層高效成井工藝。同年8月26日,“深海一號”二期開發井鑽完井作業提前完成,中國海油向加快深海油氣開發邁出重要一步。該氣田最大作業水深超1500米,地層溫度達138攝氏度,地層壓力超69兆帕,中國海油鑽完井技術團隊攻克了“深水、深層、高溫、高壓”四大世界級行業技術難題——通過精細刻畫地層壓力剖面、精准揭示風險分布規律,將壓力控制精度提升至0.2兆帕以內,有效應對“窄壓力窗口”挑戰,大幅降低井控風險。
2024年9月10日,中國海油在荔灣4-1構造超深水海域鑽獲一口天然氣井,測試日產天然氣無阻流量43萬立方米,標志著我國超深水碳酸鹽領域勘探首次取得重大突破。此次鑽完井作業通過優化井眼軌跡設計和隨鑽測井技術,首次成功在1640米超深水下的碳酸鹽岩儲層中實現水平段鑽遇650米氣層,揭示了我國超深水碳酸鹽岩勘探新領域的巨大潛力。
“隨著一系列大型項目的建成投產,我們實現了海上復雜油氣資源的規模開發,這些大工程也帶動了我國海洋鑽完井裝備產業鏈的蓬勃發展和海洋鑽完井技術人才隊伍的培育壯大。”李中說。
李中表示,深海油氣開發是全球重要的科技創新前沿。未來,中國海油的深海油氣開發技術還將向更深、更快發展,通過數智賦能,實現從經驗主導到數據驅動、智能決策的跨越。“深水油氣鑽完井技術突破不僅能提高作業效率,更能為全球深海油氣開發提供‘中國方案’,彰顯我國海洋科技自主創新實力,為我國加快深海油氣開發提供有力技術支撐。”他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