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超三百個項目在全國建設運行

工業綠色微電網駛入發展“快車道”

2025年05月13日08:34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工業綠色微電網駛入發展“快車道”

在第十七屆(2024)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上海)大會暨展覽會上展出的工廠儲能微電網模型。

◎本報記者 崔 爽

“我國微電網相關技術裝備不斷取得突破,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機制逐步完善,一批綜合能源服務商積累了豐富的建設運營經驗和案例。但工業綠色微電網整體仍處於試點和示范階段,在技術標准、市場化機制、與大電網協同等方面還存在挑戰。”在近日召開的2025工業綠色微電網創新發展山東推進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二級巡視員慕穎說。

微電網是由分布式電源、儲能裝置、能量轉換裝置等組成的小型發配電系統,既能並網又能獨立運行。

在天津大學電氣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李霞林看來,微電網是分布式能源靈活高效利用的重大創新,能有效推動分布式電網與大電網融合發展、實現可再生能源與負荷波動就地平衡控制,更好滿足分布式電源、新型儲能以及各類新型業態的需求,對支撐新型配電系統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發展工業綠色微電網,是提高新能源就地消納水平、促進能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山東泰開直流技術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宋中建介紹,工業綠色微電網是零碳園區建設的重要抓手,具有清潔低碳、靈活自治、高效互動的特點。它可賦能構建源網荷儲一體化、光電熱冷多能多源的能源模式,助力電網自動化運行,增強電網韌性,同時還可刺激上下游綠色產業快速發展。

我國已進入工業綠色微電網發展“快車道”。

在政策層面,相關部門及各省區市出台相應政策,支持微電網及相關產業發展。例如,《河南省工業企業 園區工業綠色微電網建設指南(征求意見稿)》今年初出台,旨在引導該省工業企業、園區調整用能結構,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降低用能成本。

在實踐層面,慕穎介紹,我國近年來風電光伏發電成本大幅度下降,氫能、新型儲能智慧能源管控等技術廣泛運用,眾多工業企業加快推進終端用能電氣化,工業綠色微電網已具備相應技術基礎和推廣條件。據調研摸底,工業企業和園區正積極探索微電網建設,超300個工業綠色微電網項目在全國范圍內建設運行,取得較好節能降碳和環境效益。山東省泰安市陸續發布三批、累計13個智能微電網項目﹔江蘇省已形成6個典型示范案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達738兆瓦。

然而,工業綠色微電網建設也面臨諸多挑戰,如經濟效益有待提升、標准化建設水平亟需提高、商業模式需進一步明確等。

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熊華文認為,推動工業綠色微電網發展要打破傳統單一形態,遵循低碳化、多元化、數智化、電氣化、多元化、市場化“六化”路徑,特別是應合理利用各種市場化機制,實現效益最大化。此外,工業綠色微電網在新型能源體系中要遵循“三高三低”的核心目標:可再生能源比例高、系統可靠性高、系統綜合效率高,碳排放低、污染物排放低、用戶綜合用能成本低。

慕穎建議,未來應深入實施節能降碳專項行動,形成技術先進的工業綠色微電網建設方案,推動修訂一批技術規范和應用標准,積極探索工業綠色微電網市場化投資運營創新模式和機制,構建可持續的商業化運營路徑。

(責編:楊曦、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