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不折不扣守護黑土地

喬金亮
2025年05月13日08:40 | 來源:經濟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不折不扣守護黑土地

耕地保護要有“長牙齒”的硬措施,隻有“咬得疼”,才能真正對違法犯罪分子形成威懾。黑土地保護乃至耕地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用好行政手段,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也要用好法律武器,從根本上遏制耕地領域違法犯罪行為。必須不折不扣地把耕地保護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把黑土地用好養好。

黑土地保護再添法律武器。日前,《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破壞黑土地資源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及典型案例發布。這體現了嚴厲打擊破壞黑土地資源犯罪、加強黑土地保護的決心和導向。

黑土地被譽為“耕地中的大熊貓”,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資源,極為稀缺但易被侵蝕。我國東北黑土區是北半球僅有的三大黑土區之一,是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糧食產量和調出量都在全國首屈一指。此前,由於長期高強度利用,加之保護和投入不夠、政策協同性不足、責任主體不夠明確等問題,黑土層厚度、有機質含量等下降,土壤酸化、沙化、鹽漬化加劇。2022年8月起施行的黑土地保護法,為黑土地保護提供了法治保障。

然而,實踐中,司法機關發現,犯罪分子在黑土地上盜挖黑土,有的盜採量很大,破壞嚴重,但僅從面積上看達不到非法佔用農用地罪的入罪門檻。針對此類“掏洞深挖”“螞蟻搬家”式盜挖、濫挖黑土行為如何定罪量刑問題,《解釋》明確將採挖黑土的體積(立方米)數量作為非法佔用農用地罪的一種入罪標准,對於屬於永久基本農田的黑土地,非法採挖500立方米可以入罪,切實嚴密刑事法網。

目前,個別地區破壞黑土地資源犯罪已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利益鏈條,上游犯罪分子實施盜採等犯罪行為,下游犯罪分子實施后續的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等犯罪行為。對此,《解釋》在嚴厲打擊上游犯罪行為的同時,對下游行為規定要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進行打擊。上下游犯罪分子事前通謀的,以共同犯罪論處,進一步實現對破壞黑土地資源犯罪的全鏈條打擊。

耕地保護要有“長牙齒”的硬措施,離不開法治護航。隻有“咬得疼”,才能真正對違法犯罪分子形成威懾。2022年以來,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4省區檢察機關依法批准逮捕非法佔用農用地罪319件360人,起訴2459件2925人,其中一些案件就是非法佔用黑土地的案件。2023年以來,公安機關破獲涉黑土犯罪案件150余起。本次“兩高”也公布了典型案例,有利於增強全社會的耕地紅線意識,真正像對待大熊貓一樣守護好黑土地。

打擊不是目的,保護才是關鍵。人地關系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內容。保護自然則自然慷慨回報,掠奪自然則自然無情懲罰。“18億畝耕地必須實至名歸,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中央對耕地保護的這一明確要求,既有農地農用的用途管控,也有“必須是良田”的質量標准,還蘊含著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的生態內涵,體現出“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的發展邏輯。

黑土地保護乃至耕地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規范政府部門的行政行為,也要規范農民的生產行為。既要用好行政手段,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也要用好法律武器,從根本上遏制耕地領域違法犯罪行為。既要轉變觀念,改變傳統生產經營方式以養護土地,也要發揮科技作用,加強耕地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和技術服務。總之,必須不折不扣地把耕地保護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把黑土地用好養好。

(責編:楊曦、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