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東麗區推行“打捆式”環評審批模式(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

碼盤、包裝、貼碼、搬運,機械手臂和無人叉車運轉有條不紊,生產效率明顯提升。嘗到設備智能化升級的甜頭后,天津市永昌焊絲有限公司准備進一步實施設備升級與高效節能化改造。
天津市東麗區人民政府政務服務辦公室(以下簡稱“東麗區政務服務辦”)了解到企業需求,隨即啟動“三即三到家”服務機制——洽談即服務、報件即評估、到期即出証,到家超前服務、到家專家評估、到家審批聯動。
服務從解難題開始。企業著急立項,但3個廠區的3個技改項目涉及不同環評類別。如果按老辦法,3個項目分別申報,要開3次專家評審會,耗時很長。
如何化解?東麗區政務服務辦組織環保部門及專家上門服務:厘清項目間關聯性后,確定其中一個項目可以豁免環評,另兩個項目可以進行“打捆式”環評。
服務升級,高效暖心。東麗區政務服務辦把原來需要到行政審批局開的評審會搬到了企業。評審專家與企業現場溝通,一次性提出整改意見,省去了反復修改。
“兩個項目當天就順利通過評審。”天津市永昌焊絲有限公司安全管理部部長喬賓賓說,審批時間比過去減少約60%,還節省了報告編制費用。
2023年,東麗區在天津市率先推行“打捆式”環評審批工作模式,對同一主體、同一區域、同一類型的多個項目,實行“一本報告報審、一次受理評審、一個環評批復”。如今政策升級,減了適用條件,擴了適用范圍——只要屬於同一主體、同一類型,就可以對多個項目“打捆式”審批。
審批模式也從“坐等來辦”轉變為“主動上門”。“我們要主動服務、靠前服務、上門服務,從‘反應式審批’走向‘參與式審批’,為企業環評縮短審批時間,為項目落地裝上‘加速器’。”東麗區政務服務辦副主任張芝青說。
政府服務做“加法”,企業負擔做“減法”,發展活力才能做“乘法”。東麗區的探索實踐,是天津市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縮影。2024年,天津市民間投資同比增長7.6%,高於全市投資4.5個百分點﹔在“四上”統計調查單位中,民營單位數量同比增長14%。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15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大藤峽水利樞紐累計發電量突破200億千瓦時
- 人民網北京5月14日電 (歐陽易佳)據水利部消息,截至5月14日5時,位於廣西的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累計發電量突破200億千瓦時,相當於節約標准煤66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650萬噸,助力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積極服務流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水利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紅水河十個水電梯級開發的最后一級,大藤峽工程是廣西電網主力調峰、調頻電站,共布置8台國內最大的軸流轉槳式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160萬千瓦。…
- 七部門: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
- 人民網北京5月14日電 (記者黃盛)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証監會、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務院國資委7部門在5月14日聯合發布的《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提出,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發揮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將促進科技型企業成長作為重要方向,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別是未來產業,推動重大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3月6日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將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氫能儲能等前沿領域,通過市場化方式投資種子期、初創期企業,適當兼顧早中期中小微企業,支撐原創性、顛覆性技術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