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理解“四穩”之首加力穩就業

熊麗
2025年05月16日08:43 | 來源:經濟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理解“四穩”之首加力穩就業

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穩就業被賦予更豐富內涵。“穩”不是被動防守,而是主動出擊,通過增強經濟內生動力為就業崗位挖潛擴容,從破解“有活沒人干”入手,解決“有人沒活干”的問題。

當前,各地各部門正在加力推進穩就業相關工作。據了解,5月份,各地教育部門將舉辦省級招聘活動250余場,預計提供崗位數超90萬個﹔各地高校將舉辦校園招聘活動近3000場,預計提供崗位數超200萬個。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也召開會議,部署推進加力擴圍實施以工代賑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增收工作。

今年我國就業形勢較往年更為嚴峻。應屆高校畢業生規模再創新高,達到1222萬人,脫貧人口務工規模需要保持在3000萬人以上,還要保障相當數量農村轉移勞動力穩定就業。得益於經濟總量擴大、結構優化升級以及穩就業政策發力,今年以來就業大局保持了總體穩定,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308萬人,同比增加5萬人,快於時序進度。當前,國際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給我國經濟平穩運行帶來更多挑戰,也給穩企業穩就業帶來新壓力。

近段時間,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穩崗擴崗政策密集推出,釋放出穩就業的鮮明信號。3月底,國務院就業促進和勞動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發布方案,加力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崗位挖潛擴容,支持重點群體就業創業﹔4月初,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加快構建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的意見》,要求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開發更多有利於發揮所學所長的就業崗位﹔近期,人社部會同財政部下撥667億元的中央就業補助資金,為政策實施提供保障。對於穩崗返還、擔保貸款、就業補貼等涉企政策,有關部門表示將加快兌現存量政策,加快推出增量政策。

不難看出,“加快”“加力”,是當前穩就業工作的兩個關鍵詞。4月25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穩就業”被放在“四穩”之首。就業是民生之本、收入之源,在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的背景下,穩就業就是穩信心、穩預期、穩大局。做好高校畢業生、脫貧人口、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是穩就業保民生的重中之重。特別是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已進入關鍵期,穩就業要與時間賽跑,在政策落地上突出及時精准,能早則早、能快則快,確保直達群眾和企業。

穩就業要與時間賽跑的另一層含義,是加快推進新舊動能平穩接續轉換。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穩就業被賦予更豐富內涵。“穩”不是被動防守,而是主動出擊,通過增強經濟內生動力為就業崗位挖潛擴容,從破解“有活沒人干”入手,解決“有人沒活干”的問題。

一方面,新質生產力發展、消費新熱點,成為就業新引擎。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和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不斷增長,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和康養托育等服務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長。智聯招聘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人工智能工程師、機器學習、AI工程師崗位需求同比增長均超過30%﹔在線生活服務、交通物流、養老看護和居民服務行業的招聘需求分別同比增長43%、35%、17%和10%。從跨境電商運營管理師、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測試員、旅拍定制師,新職業新工種正不斷“上新”,為求職者特別是年輕人打開就業新賽道。要繼續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創新發展服務消費,培育更多就業新增長點。

另一方面,重點工程項目實施、基本民生服務提供,有助於釋放基層崗位潛力。服務業具有勞動密集度高、就業容量大的特點,能夠廣泛吸收不同學歷、不同技能的群體,是重要的就業“蓄水池”。我國近3億農民工中,2024年從事第三產業的佔比達到54.6%。聚焦重點領域、重點群體,切實加大投入力度,增強職業技能培訓的針對性有效性,提高勞動者就業競爭力。重大工程投資大、周期長、產業覆蓋面廣,是拉動就業的“擴增器”,要發揮好重大工程項目帶動作用,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實施以工代賑方式,促進更多群眾就近就業增收。

(責編:楊曦、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