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修復地球“創傷”有新招(一周科技觀察)

吳月輝
2025年05月19日05:4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蓋房子用的水泥能用來發電,還能當成“電池”儲能?前不久,東南大學科研團隊發布全球首創的仿生自發電—儲能混凝土,用它制成的儲能牆板,可存儲居民住宅約一天的用電量,與光伏配套使用,可提升光伏利用率30%以上,降低用電成本超過50%。

  當前,科技在環保領域的應用,已成為應對生態威脅的重要手段。通過技術創新,人類不僅能更高效地監測和治理污染,還能推動能源結構轉型、促進循環經濟發展,修復受損生態系統。

  高鹽廢水是工業廢水中的一種特定類型,主要來自化工廠及石油和天然氣的採集加工等過程,包含懸浮物、有機物、重金屬、有害化學物質和營養鹽等污染物,對環境和生態系統會造成巨大影響。如何有效去除高鹽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我國科研團隊近日成功構建了可同時降解5種有機污染物的新型工程菌株。通過實際工業廢水樣本驗証,該菌株對高鹽廢水中復合污染物有高效降解能力。

  自20世紀70年代人類在海底發現海洋微塑料以來,塑料污染問題作為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全球每年產生超過3億噸塑料垃圾,其中僅9%被回收,其余通過焚燒、填埋或直接進入自然環境,尤其是海洋。最近,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等單位的科研人員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鈦材料,能夠在光照下分解廢棄塑料。這種方法無須酸鹼預處理,分解效率比傳統材料提高數十倍至上百倍,且成本大幅降低。

  藥物的生產是否也能既環保又高效?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生物技術研究所團隊在日前出版的《自然·化學》雜志發表研究稱,他們通過將光敏分子噻噸酮嵌入酶結構,研制出一系列特殊光驅動酶。這種酶作為特殊催化劑,在可見光下即可工作,有望為藥物和重要化學品生產帶來更環保、更高效的解決方案。

  化學家曾希望通過化學手段將儲量豐富的鉛轉化為珍貴的金。但由於兩種元素質子數的差異,使得這種轉化在化學層面無法實現。最近,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研究人員通過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實驗,讓接近光速的鉛離子束對撞,成功點“鉛”成金。在技術層面,這項研究証明通過高能物理手段定向改造元素具有理論可行性,為未來核廢料安全處理提供了新思路——或許某天我們能將長壽命放射性核素“降級”為穩定元素,從而顯著降低核廢料的長期環境毒性。

  人類文明的興盛,離不開大自然的滋養。在全球性生態危機日益嚴重的當下,我們既需要更多的科技手段,也需要更加廣泛的科技應用——既能修復地球“創傷”,又不制造新“傷疤”。當創新以增進人類福祉、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需求為出發點時,科學技術將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多動力。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19日 19 版)

(責編:岳弘彬、牛鏞)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