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經濟·科技

雙邊本幣互換的積極作用正不斷顯現

劉 琪
2025年05月19日09:18 | 來源:証券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雙邊本幣互換的積極作用正不斷顯現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與巴西中央銀行簽署了《中國人民銀行與巴西中央銀行人民幣/雷亞爾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中巴雙邊本幣互換續簽規模為1900億元人民幣/1570億巴西雷亞爾,協議有效期五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回溯2013年,中巴兩國首次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當時人民幣互換資金規模為1900億元。近年來,中巴經貿往來愈發緊密,中國連續15年穩居巴西最大貿易伙伴之位,巴西也是中國在拉美地區的第一大貿易伙伴。

央行間雙邊本幣互換是一種融資安排,即一國央行可以用自己的貨幣置換另一國貨幣,以此獲得對方貨幣流動性,一般用於維護金融市場穩定等目的,到期后再相應換回。中央銀行之間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已是國際上的成熟做法。

從我國視角出發,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中國人民銀行便與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陸續開展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簽署工作。當時主要國際貨幣流動性較為緊張,部分國家之間使用本幣進行結算的需求上升。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中國人民銀行累計與42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簽署過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目前有效協議共32份,基本覆蓋了全球六大洲重點地區的主要經濟體,互換協議總規模合計4.3萬億元人民幣。

因此,可以說各央行間的雙邊本幣互換活動已日漸成熟,正在多方面發揮著其積極作用。第一,促進雙邊貿易和投資便利化。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為貿易和投資提供了更為便捷的貨幣結算方式,兩國企業可以直接使用本幣進行結算,降低了匯率風險、節約了匯兌成本,從而推動雙邊貿易和投資的增長。

第二,增強區域和全球金融穩定性。當前,人民幣雙邊本幣互換已成為全球金融安全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就以此次中巴雙邊本幣互換續簽來說,在近期外部環境復雜的背景下,中巴兩國加強貨幣合作,向市場釋放了兩國攜手共進、團結合作的積極信號,有助於增強市場信心、維護區域和全球金融穩定。

第三,增加離岸市場流動性支持。例如,2022年7月份,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將貨幣互換協議升級為常備互換安排並擴大互換規模,這能夠為香港市場提供更加穩定、長期限的流動性支持,更好發揮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功能,促進香港金融業發展。

第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速。隨著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始接受和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和金融交易。這不僅擴大了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的市場份額,也提升了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地位。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人民幣位列全球第四位支付貨幣、第三位貿易融資貨幣。

展望未來,隨著中巴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的續簽與推進,雙方在金融領域的合作有望不斷深化拓展。這將進一步鞏固兩國的經貿往來,為雙邊貿易和投資創造更為穩定、便捷的貨幣金融環境﹔同時,這也大大減少了世界各國對美元的依賴性,為金融市場注入了更多的信心與活力,因而對增強區域乃至全球金融穩定性作用重大。

(責編:羅知之、陳鍵)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