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尋找確定性 中國資產向上重估共識不斷擴大

在全球經濟格局風雲變幻的當下,中國資產正日益成為全球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一個‘穩穩的中國’將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投資興業的沃土,中國資產向上重估成為全球投資者的熱議話題,這個‘共識’正在不斷擴大。”5月19日,深圳証券交易所理事長沙雁在深交所2025全球投資者大會上表示。
同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4月份銀行結售匯和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更是有力地証明了上述觀點。數據顯示,4月份境內外匯供求基本平衡,跨境資金總體呈現淨流入,外資配置人民幣資產意願持續向好。企業、個人等非銀行部門跨境資金淨流入173億美元,其中,外資淨增持境內債券109億美元,處於較高水平。這一數據表明,外資機構用真金白銀對中國資產投下的“信任票”,彰顯了中國資產強大的吸引力。
在筆者看來,外資機構投下的“信任票”,背后核心正是一個“穩”字。
經濟“穩”筑牢發展根基。面對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地緣政治沖突頻發的復雜環境,中國經濟展現出強大韌性。
一方面,我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完備的產業體系不僅保障了國內供給穩定,更在全球產業鏈中佔據關鍵地位。另一方面,近年來,通過持續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這使得我國工業不僅做到了“全”,更在向“強”的道路上疾馳,不斷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同時,消費升級催生的智能家居、跨境電商、健康養老等新業態,成為經濟增長的穩定器。今年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5.4%,取得“開門紅”,展現出強大的韌性。
政策“穩”護航市場發展。長期投資者最看重政策連貫性與監管透明度,而中國過去數十年的開放路徑已驗証了其吸引力。
在金融領域,債券通、滬深股通不斷擴容,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制度持續優化,外資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的渠道更暢通、門檻更低﹔在產業政策上,國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勵外資投向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符合條件的外資項目給予稅收優惠、用地保障等支持。政策的連續性和可預期性,讓外資機構能夠安心制定長期投資策略,共享中國經濟發展紅利。
創新“穩”激發增長動能。在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背景下,中國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連續多年超過2.5%,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正因如此,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接連涌現:在人工智能領域,DeepSeek橫空出世,以開源生態推動全球AI技術普惠,相關代碼下載量突破千萬次﹔在航空航天領域,C919大型客機商業首飛成功,標志著中國民航工業邁入全球供應鏈核心圈……這些突破性成果,不僅重塑了國內產業格局,更在全球科技版圖上標注“中國坐標”,進而吸引外資加速布局中國高科技賽道。
經濟底盤的穩固、政策體系的穩健、科技創新的穩步推進,共同構成中國資產可持續發展的確定性,形成吸引外資的強大“磁力”。在全球資產配置的坐標系中,中國資產正憑借這份“穩穩的安全感”,成為全球資本避險增值的優選錨點。隨著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這份“穩”的內涵將不斷豐富,中國資產的全球吸引力也將持續攀升,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更多確定性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