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壽壽險:金融活水潤巴渝 三維賦能繪就鄉村振興畫卷

晨霧還未散盡,大巴山的褶皺裡已傳來鋤頭破土的聲響。在巫溪縣天元鄉新田村的田地裡,村民們直起腰擦了把汗,望著遠處駐村書記崔廷俊帶領技術人員觀察水培辣椒苗的身影,黝黑的臉上泛起笑意。這種充滿生機的場景,正是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壽險公司”)深耕鄉村振興的生動注腳。
自2021年以來,這家金融央企通過“保障+產業+治理”的三維賦能模式,讓保險的種子在巴渝大地上茁壯成長,2024年累計為超186萬涉農群體提供超萬億保障,在重慶38個區縣培育出20個特色產業示范村,用金融畫筆勾勒出鄉村振興的時代圖景。
農民有保障 以保險之力筑牢民生底線
“以前生病住院,心裡總是慌得很,怕沒錢治。多虧了中國人壽的保險,心裡踏實多了。”在城口縣東安鎮鮮花村,楊厚剛坐在自家院子裡,望著遠處的青山,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楊厚剛沒有子女,家庭生活困難,去年8月他因病住院,面對5萬元的醫療費用,一度陷入絕望。然而,中國人壽為他辦理的特困人員保險以及惠民濟困保,讓他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楊厚剛的病情牽動著村裡父老鄉親們的心。城口縣民政局及時給予民政救助,村民們也自發組織募捐,再加上他平時打散工攢下的養老錢,治療費用仍有2萬余元的缺口。就在楊厚剛一籌莫展時,中國人壽壽險城口縣支公司政保服務專員得知了他的情況,主動上門為他辦理理賠手續。當2.69萬元的理賠款到賬時,楊厚剛一顆懸著的心總算是放了下來。
如何有效防范因病返貧風險,是鄉村振興推進過程中面臨的一大挑戰。中國人壽壽險重慶市分公司堅持“保險姓保”,充分發揮主業優勢,不斷完善農村保險保障體系,積極助力守牢農村人口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的底線。在“政策性保險+商業保險”相互融合的框架下,2024年,重慶市分公司涉農保險承保186.58萬人,提供人身保險保障超1萬億元。
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提出,提升鄉村振興金融服務水平,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通過增加普惠產品服務供給、優化理賠服務舉措、配備服務專員,中國人壽壽險重慶市分公司創新推出鄉村振興保項目,為滿足民政救助、殘疾人、外出務工人員、駐村工作隊員、公益性崗位人員等特定群體需求,提供多元化的普惠保險保障與便捷服務。2024年,“鄉村振興保”項目為106.79萬人次撐起“保護傘”,累計賠款4083.48萬元。承保全市7個區縣民政惠民濟困保業務,惠及19.12萬人,賠付1852.35萬元,有效化解返貧風險。
農業有特色 以產業之興拓寬致富道路
田間地頭春耕忙,特色產業發展好。
時下的新田村,處處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在230畝的元胡種植地裡,村民們正麻利地進行雜草清理、葉面肥施工作。在另一處育苗大棚裡,種植專家、駐村第一書記正在為辣椒育苗進行最后的管護。
村民王基民蹲在地壟邊,看著水培的辣椒苗,笑著說:“崔書記,這苗子長勢不錯。等到六月,我們種下200畝辣椒苗,怕是要紅遍半邊山嘍。”
“這就是科學培育種植嘛!”中國人壽壽險巫溪縣支公司派駐新田村駐村第一書記崔廷俊蹲下身,看著辣椒苗,“等六月份元胡收成了,就可以種辣椒,這樣的輪作,讓每塊地都派上最大用場。”
村民余祖學說道:“去年我們村辣椒賣了70萬,今年新增50畝,咱村這產業,跟秧苗似的,節節高!”
如今的新田村,通過土地流轉、多元高山蔬菜種植、訂單農業,不僅讓土地煥發了生機,還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和農民收入雙增長,走出特色鄉村振興路。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著力壯大縣域富民產業。
基於一方水土,發展縣域特色產業。搞好家門口的經營,拓寬村民增收渠道。近年來,中國人壽壽險重慶市分公司持續選派22名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扎根在20個幫扶村,以“一村一策”的精准幫扶,蹚出一條“產業強村”的發展之路。在中國人壽壽險重慶市分公司幫扶的城口縣祝樂村,春茶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金葉子﹔在秀山縣龍鳳壩鎮葛麻村,金銀花、白術、黃精、地膽的多元種植,讓全村產業增收率大幅提升﹔在巫山縣福田鎮胡家村,牛心甘藍種植保障了當地“菜籃子”﹔在梁平區和林鎮茂林村發展高粱、榨菜輪作,讓土地高效利用。產業增收激發了村民干事的激情,讓村民看到了發展的希望。
農村有活力 以治理之智煥發鄉村新顏
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
在巫山縣福田鎮胡家村、開州區譚家鎮撕栗村,光伏電站的修建,源源不斷地將陽光轉化為鄉村振興的綠色動能。
“去年,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我們村有了這光伏電站。別小看這個電站,這可是我們村集體的陽光存折,一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創造6萬至10萬元的收入。”中國人壽壽險巫山縣支公司派駐福田鎮胡家村駐村第一書記王開奎說道。
中國人壽壽險重慶開州區支公司派駐譚家鎮撕栗村駐村工作隊員姚芙蓉算了筆賬,去年光伏電站為全村帶來6.6萬余元,讓家家戶戶領到了“生態紅利”。
為保障光伏電站安全高效運行,胡家村黨支部、撕栗村黨支部還完善相應的管理機制。胡家村通過公益性崗位人員對電站進行專人管護,撕栗村黨員干部帶頭定期對光伏組件、變壓器等設備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維護。擁抱陽光不僅是村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成了村裡致富的源泉。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持續改善農村民生,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應有之義。
“巴渝和美鄉村”“和美院落”創建工作在城口縣祝樂村如火如荼地開展。祝樂村3個院落、11戶農家率先成為城口縣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提升的示范點。
中國人壽壽險城口縣支公司派駐祝樂村的駐村第一書記楊超說,這得益於“支部—網格—院落”三級組織體系的構建。基層黨支部充分發揮引領作用,將黨的聲音傳遞到每一個網格、每一個院落,凝聚起基層治理的強大合力。院落作為基層治理的最小單元,通過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實現了“院落微治理”的精細化。
“今年開春,有了花卉點綴,我們村更好看了。”祝樂村的村民包安林說道,現在家家戶戶都知道,做好“五清理一清潔”,家裡的每一寸地就能維持整潔之美。
修訂村規民約、制定院規民約涵蓋了祝樂村治理的方方面面,新時代文明實踐積分制度的修改完善,更是激發了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楊超說:“小積分撬動鄉村文明。村民用志願服務、環保行動攢積分,換的不僅是獎品,更是共建家園的榮譽感。”
如今的巴渝鄉村,正以嶄新的姿態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從困難群眾舒展的眉宇到新田村辣椒產業的紅火圖景,從光伏電站的綠色能源到祝樂村積分制掀起的文明新風,中國人壽壽險重慶市分公司以“三維賦能”模式譜寫的鄉村振興協奏曲,已然在巴渝大地奏響新時代強音。
站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歷史節點,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將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以金融“五篇大文章”為指引,將保險的保障網織得更密、產業的金鏈條鑄得更牢、治理的智慧芯嵌得更深,讓金融活水不僅滋養田野阡陌,更灌溉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參天大樹,在服務國家戰略的壯闊征程中彰顯央企擔當,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鄉村篇章貢獻國壽智慧與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